米酒情思

米酒情思

隶首之学散文2025-04-10 14:28:24
屈指算来,到广州生活也快十年了,因工作的特殊性,每年的春节只能在南方过,因此,在这万家团圆的时刻,我会倍加地思念远方的家人和朋友,会更加想念养育了我的第二故乡,会怀念那里闻名全国的米酒和麻糖。多少次在
屈指算来,到广州生活也快十年了,因工作的特殊性,每年的春节只能在南方过,因此,在这万家团圆的时刻,我会倍加地思念远方的家人和朋友,会更加想念养育了我的第二故乡,会怀念那里闻名全国的米酒和麻糖。多少次在梦中闻到清冽、甘醇的酒香。
六十多年前,父母随大军南下,跨黄河、过长江,从燕赵大地来到湖北荆楚之乡,从此,孝感就成了生我养我的故乡。我对那里的两大特产米酒的喜好远远胜过麻糖。这不仅仅只是因为麻糖过于甜腻,不是因为米酒具有千年历史的老字号,也不是因为毛主席曾经对它加以赞赏,而是因为它“选料讲究、制作独特、白如玉液、清香袭人、甜润爽口、浓而不腻、回味深长”,更主要的是米酒与我们家的情缘。
都说广东的女人会煲得一手好烫,可孝感的女人大多都能酿得一坛好酒,每年的腊八节过后,家家户户便会有飘出的酒香味了。我对酿酒的原材料尤为讲究,糯米一定得选购颗粒细长、色泽饱满、晶莹洁白且当年新收割的,酒曲一定得是传统药草蜂窝酒曲,糯米淘洗时一定得将细小的沙石、黑头等攞干净,再用土井水浸泡一小时,这样蒸出来的糯米饭才会松软、糍实。蒸熟后的糯米饭要搁到通风的地方,再将备用的凉白开洒到米饭上,边洒边拌将米饭散之一粒粒,这个过程称之为“过水”,是一道很严格的工序,水洒多了酿出来的米酒寡而无味,少了则酒少味苦。接下来将酒曲洒在饭里,手和着力搅拌均匀后,再放进一个专用的土陶罐中,压实、抹平,用筷子在米饭中间掏一个小小的窝,盖上一层洁白的纱布,留一点空气在里面,最后封上罐口,放到大衣橱保温的棉被里面。等一个对天过后,屋里就会慢慢散发出酒的香味了,等到香味愈加浓郁时,香甜的米酒就可以出窝了。一坛上好的米酒在端起来轻轻摇晃时,里面的酒酿会在酒水中转圈,尝一口那股醇香早已是酒不醉人人自醉了。在孝感称做好的米酒又叫“伏汁酒”,其醇香而温暖,有养颜滋身的功效。口干舌燥时,冲一碗清汤伏汁酒,再放上点自酿的桂花蜜和橘饼,清甜爽润醉入心底。酿酒的过程是一种享受与寄托,酿酒如做人,一定得讲究认真实在,充满希望和寄托,来不得半点虚假浮躁,否则只能酿制失败。
想当年,只因我生来就比姐妹兄弟们体弱,因此也多于他们喝上一碗热呼呼的伏汁酒。母亲常常会拿出一毛钱让我去有名的“北门米酒馆”买点生糟回来,然后煮点清汤水酒给我喝,弟弟妹妹们也跟着尝尝。现在想想,那时能喝一碗伏汁酒是多么的奢侈,父母向来都是舍不得喝一口的,看到我们几姐弟喝着他们就会很开心。记得有一天夜很深了,父亲在外挨批斗回来,心情不好想喝点酒,那个年代哪还有人敢卖酒呀,我和妹妹去了所有的店铺,满城就是没有酒卖,回到家父亲见我们没有买到酒,说养了我们几个没有一个有用的,连酒都打不回来。在那动乱的年代,深更半夜的店铺早就关门了,我们这两个“走资派”的孩子走在街上非常害怕,怕遇到造反派会打我们,怕买不到酒而不敢面对受难的父亲,一路胆战心惊地手牵着手来回寻找。当再次走到米酒馆门前时,我突然机灵一动,拼命叫开了米酒馆的大门,原本想买碗伏汁酒给父亲解馋,没想到那店里面还偷偷的在卖老酒。我们终于买到了酒,店铺师傅还千嘱咐、万叮咛地告诫我们一定不要说出去,否则,全城唯一的米酒馆会被封门的。回到家后,父亲开心得非要我和妹妹都尝一口,那又苦又辣又涩的酒我能记住一辈子,也就是从那时起,我让隔壁的阿姨教会了我用家里的红苕饭学着做伏汁酒了……
现如今,物资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有了极大的改善,在广州的各大超市里不仅能买到家乡的听装米酒,在集市上也能买到当地人做的甜米酒,然而总喝不出家乡伏汁酒的味道。后来从家乡也带来过酒曲酿制,但酿出来的米酒总带有丝丝的寡淡涩味,不知是异乡的水没有澴河里的水甘甜,还是我思乡的情太浓?
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再喝上一碗自酿的原味伏汁酒。无论人在何方,总会对家乡产生无限的牵挂,牵挂着那里的一切,牵挂着清醇的酒香……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