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醉,不知归路(二)

沉醉,不知归路(二)

礣砎散文2025-03-21 03:27:29
(二)溪岸风光继续向前,便依稀可见模环溪蜿蜒而行的身影,便来到了那座窄窄的石拱桥,那是我年少时所见的最为壮观的石拱桥了。坚实的桥面,坚固的栏杆,长长的石拱,似彩虹横跨于溪流两岸,方便着来来往往的乡民。
(二)溪岸风光
继续向前,便依稀可见模环溪蜿蜒而行的身影,便来到了那座窄窄的石拱桥,那是我年少时所见的最为壮观的石拱桥了。坚实的桥面,坚固的栏杆,长长的石拱,似彩虹横跨于溪流两岸,方便着来来往往的乡民。这座石拱桥是走向我们村庄的必经之路,上学时光,我和伙伴们不知往返过多少次,它是如此地亲切。坚实的桥面上曾印有过我们成长的足迹,清澈的溪水里曾倒映过我们来去匆匆的身影。
悠悠地走过熟悉的石桥,桥头尽处,下意识地拐弯,想要重履当年的沿溪而行的泥巴路。可是,我竟已找不到当年宽宽的溪边路,如今已被挖掘成了窄窄的一溜羊肠小道,我远望前方,竟然看不到前行的出路。有的路面上种满了高高的桔树,有的路面上野生着杂乱的灌木,有的路面上丛生着枯黄的野草,有的路面变成了田地,种上了各式绿色的蔬菜。见无路可走,我只好胡乱地找路,走路,一步一停地前行。
今天冬日,天分外的冷,路边的水田里结着一层薄冰,在冬日的阳光暖照之下,蒸腾起缕缕朦朦的雾气。一畦畦嫩绿的油菜苗,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白霜,晨光中雪白与翠绿相互映衬,显露出一派盎然生机。宽阔的棉田里,农民已将雪白的棉花采摘净尽,只余下枯黄的棉株,经受着严霜的考验,坚守着自己的家园。沿着窄窄的溪边路,因白霜在阳光下开始融化,只得一路泥泞前行。桔树依旧郁郁青青,好心的乡民,还在树上遗留几个金黄的桔子,也许是想为来往劳累的路人留下一路桔子的甘甜与芬芳吧。欣喜地发现流水潺潺的溪流之上,有几只不畏严寒的水鸭子,正悠闲自在地游弋戏水。春江水暖鸭先知,或许是早了些吧!
寻寻觅觅,走走跳跳,继续前行。走到了溪流的水闸处,一扇扇水泥浇筑的水闸门懒懒地敞开着,一任溪水淙淙流淌,只是可惜,溪水再也不似从前一般的清澈,淤积着一堆堆的各式垃圾,隐隐散发着缕缕难闻的气息。此处原本是当年玩耍的好地方,当闸门合拢,水位抬高,漫出的水流似瀑布一般,哗哗地流泻而下。这儿便成了年少时天然的游泳池了,夏天,周末,走得累了,伙伴们便扔下书包,褪去衣裤,扑通一声,便跳入清清的溪水,尽情地嬉戏,游弋。待到夕阳西下,才依依不舍地上岸,穿衣,结伴而归,溪岸边留下了伙伴们被夕阳拉长的散乱身影。
溪流缓缓流淌,小路蜿蜒前行,远处的水面在冬日暖阳温暖之下,氤氲着阵阵水雾之气,朦胧着前行的路,朦胧着溪流两岸宽阔的田地。应该是与模环小溪道别的时候了,我找到了前往村庄的分叉道,离开了窄窄的溪边小路,拐向了宽宽的水泥路,步伐变得轻快之极。可是,我的心却是有着隐隐的沉重之意。别了,模环小溪;别了,少年之路;别了,温暖的记忆。
过了一个名叫“金家”的小村庄,沿着笔直的水泥路前行,便可以远远地望见家乡清塘依稀的身影,隐隐约约,笼罩在朦朦的雾气之中,恍如一幅悠远宁静的山水画卷,令人缱绻不已。
正悠悠前行之际,老哥骑着摩托在半路上接到了我,我与他说起溪边路都不好走了,老哥直笑我脑壳陈旧:“如今要么电瓶车,要么小汽车,谁还会去走满是泥巴的溪边路?”
也是呀,谁会似我一般,痴人一个呢?我只知沉醉于乡野之风光,沉醉于过往的点滴记忆,竟浑然不知何处才是归去之路了。

2013-12-22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