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蒙托夫和他的诗

莱蒙托夫和他的诗

安乐窝散文2025-04-01 03:31:16
绝望中突然伸出了手去撕扯缠满藤萝的荆棘我爬上参天大树的冠顶即使望着遥远的天际仍只见高低错落的层林我啃着大地湿润的胸膛泪水不停地往下流淌我永世被人们视作异类犹如荒野中的一只野兽我情愿用天国和永恒去换取那
绝望中突然伸出了手
去撕扯缠满藤萝的荆棘

我爬上参天大树的冠顶
即使望着遥远的天际
仍只见高低错落的层林

我啃着大地湿润的胸膛
泪水不停地往下流淌

我永世被人们视作异类
犹如荒野中的一只野兽

我情愿用天国和永恒
去换取那段片刻的时光
在陡峭幽深的山岩间游逛

这是十九世纪俄罗斯诗人莱蒙托夫长篇叙事诗《童僧》里的几行诗。《童僧》讲了一个被俄国将军俘获关进寺院的少年僧人,历经折磨和不幸,却充满对人生渴望、对祖国挚爱的故事。
读高中时,电台播送“作品与欣赏”诗歌朗诵节目,我听到了这首诗。那浑厚的男中音,那跌宕起伏的节奏,那动人心弦的音乐,那引人入胜的诗句和故事情节,深深打动了我,激起我对诗、对文学、对音乐、对朗诵的浓厚兴趣。《童僧》这首诗很长,电台是分段播送的,这更加激起我急于找到《童僧》和莱蒙托夫作品的渴望。我终于在学校图书馆找到了莱蒙托夫的诗集,找到了《童僧》,我一边继续听着朗诵节目,一边如饥似渴地读着莱蒙托夫的诗,从此激起我一生对文学、对诗的酷爱,对俄罗斯文学的关注
后来我考入师范学院俄罗斯文学系,对俄罗斯文学有了更多的了解,对莱蒙托夫以及作品也有了更为理性的认识。那个年代,除了英法文学之外,介绍美洲文学的书籍相对较少。越发使我感到,在世界文学宝库里,只有俄罗斯文学可以和中国文学媲美,甚至,在十八——二十世纪上半叶,俄罗斯文学的成就应该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最显耀的制高点。因为这一阶段,俄罗斯出现了太多拥有巨大文学成就和影响的作家及作品。普希金、果戈理、莱蒙托夫、赫尔岑、屠格涅夫、别林斯基,契诃夫、陀思托耶夫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列夫·托尔斯泰……太多太多闪光的名字,连同他们的作品,哺育、影响了绝非一代人。今天再读这些作品,其艺术形象依然熠熠发光,其社会意义依然十分深刻。
莱蒙托夫生于1814年,正值沙皇尼古拉一世统治时代,当时俄罗斯最大的政治事件就是12月党人起义。“十二月党人起义”是一场由俄国进步的贵族知识分子发起的,以推翻俄国专制制度为目的的暴力革命。
1825年12月1日,在俄罗斯南方塔甘罗格军港检阅军队的亚历山大一世突然病逝,8天后这个消息传到圣彼得堡,宫廷内部一片混乱。本应由他的大弟弟康斯坦丁继承皇位,但康斯坦丁居住波兰并早已宣布放弃继承权。亚历山大一世便指定二弟尼古拉为皇位继承人。在诏书未公布前,形成了10余天的最高权力真空。十二月党人决定利用这一机会发动军事行动,发布《告俄国人民宣言》,推翻沙皇政府,废除农奴制。不幸的是,起义很快被镇压下去。但这次起义是对沙皇专制制度的一次巨大冲击,是推翻农奴制度的一次尝试。
莱蒙托夫经历的正是这个年代。他自幼丧母,由外祖母抚养。1828年,他进莫斯科大学附属寄宿中学读书,1830年转入文学系,他15岁时就写了诗歌《土耳其人的哀怨》,1832年,他离开莫斯科大学,到彼得堡军官学校读书。毕业后,成为禁卫军骠骑兵团的一名下级军官。这使他有机会对彼得堡上流社会有了了解和认识。
1837年1月,俄罗斯诗人普希金因决斗而死,莱蒙托立即写了《诗人之死》,揭露杀害普希金是沙皇周围一群小人策划的一个卑鄙阴谋。这首锋芒毕露的诗标志着莱蒙托夫已经成为一位成熟的批判现实主义诗人。但他得罪了宫廷,沙皇尼古拉一世1837年逮捕了莱蒙托夫,将他流放到高加索。流放期间,他和流放在那里的十二月党人成了朋友,同时,也接触到山区的民间口头文学,对他的思想和文学创作产生很大的影响。这时他创作了《童僧》。
少年被送到远离尘世的寺院里,伤病交加、骨瘦嶙峋,被好心的寺院长老剃度成一名童僧。一个秋夜,他怀着对自由的渴望,对故乡的思念、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偷偷出走了。逃离之际遇到重重凶险,等到再把他找回寺庙时,已经奄奄一息了。他“饱览苍穹”、亲近了高加索山,亲近了浓密的树林和溪水,他企望“托付那凉爽的秋风,带给我诀别的问候”,走近死亡,死前,他用颤抖的声音叙述他最后的经历:
在无边无际的原始森林里,有阳光,也有暴雨,有飞鸟,也有猛兽。他说:一种激情烈焰般,咬碎了、烧焦了他的心灵。他用泪水培育了这股激情。看到别人有父亲母亲,有祖国、家园、好友和至亲,而自己一无所有。但他期待着,总有一天,要把自己燃烧的心房,贴上另一个人的胸膛。偶然相遇的一位格鲁吉亚美丽少女,激起他更多的梦幻。突然袭来的凶猛金钱豹,使他也变成了一只猛兽。烈日、激流、树木、野花,连同童年美丽的回忆,渐渐远他而去。他向神夫告别:永别了!“我情愿用天国和永恒/去换取那段片刻的时光。”他幻想着,会有人擦去他临终脸上的冷汗,为他轻声歌唱,唱那可爱的国家!然后他带着思念长眠。
在我们面前,站立着这样一个孱弱、忧伤的少年,一个历经苦难,带着伤痛和遗憾,告别短暂人生的形象,一个值得同情、令人无限伤感的“童僧”。
长诗展现的是一个美好理想被践踏、被毁灭的悲剧,一个苦难的俄罗斯!抒发了作者的无限痛苦和愤懑的感情。
莱蒙托夫笔下悲情诗是很多的,“囚徒”“我想要生活,我想要悲哀”“当我们埋葬朋友入土的时候……”“垂危的角斗士”“诗人之死”,一片阴郁、压抑、悲怆的气氛。这似乎是他的诗的主旋律。有时即使写太阳,也是“冬天的太阳多么漂亮/当它在灰云中间徜徉/它徒劳无益地给雪地/投下他那微弱的光芒……”
尽管如此,他的诗中却始终深藏着一种期待,他在“白帆”中写道:“帆下涌着清澈的碧流,帆上洒着金色的阳光,不安分的帆却祈求风暴,彷佛风暴里有宁静之邦!”
是的,诗人一直在期待,期待着风暴,期待着风暴带来一场历史变革。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