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皇帝到乞丐的大学生之路

从皇帝到乞丐的大学生之路

三户散文2025-03-22 07:13:48
中国高考是一件举国关注的大事,特别是临考前到考试结束的那一周,一切都得为高考让路。建筑工地夜间要停止作业,以免影响考生休息。车辆经过学校,要禁止鸣笛,以免影响考生复习。小区里半夜鸡叫、凌晨狗吠,乃至麻
中国高考是一件举国关注的大事,特别是临考前到考试结束的那一周,一切都得为高考让路。建筑工地夜间要停止作业,以免影响考生休息。车辆经过学校,要禁止鸣笛,以免影响考生复习。小区里半夜鸡叫、凌晨狗吠,乃至麻将馆喧哗扰民,平时没有人过问。若是高考那几天,有一位考生家长投诉,管保一告一个准。到了考试那一天,考生就是皇帝,凭准考证可以免费乘坐公交车,遇有特特殊情况,车子还可以中途不停靠直接把考生送到考场。再斤斤计较的乘客,也都会表示理解。的哥的姐们可以不做生意免费接送考生,110可以鸣着警笛帮考生取回遗忘在家里的准考证。没有空调的考场,供电部门会无条件的在第一时间内安装完毕。医院要在考点设急救站、警察要为考生站岗。省、市乃至国家领导人,也会视察考场。中国似乎还没有那一件事能像高考一样调动全社会资源。
高考结束,考生就是家庭的皇帝。可以向父母提出任何要求,外出度假乃至出国旅游,只要条件许可,家长一般都不会拒绝。如果榜上有名,那更是特大喜讯,七大姑八大姨的,都会登门道贺。庆功宴、谢师宴、同学聚会,饭店老板更是想尽了招,为的就是从这些小皇帝身上捞点油水。
踏进大学校园,遇到的都是皇帝,这皇帝的光环也就不再那么耀眼。头一年寒假,大多数学生还会回到母校。向那些正在煎熬中的学弟学妹们炫耀大学生活的浪漫,重温一下去年的皇帝梦。大学毕业了,这皇帝生涯也就结束。人才市场挤满了人头攒动的大学生,如果你拿的只是一张普通大学的文凭,就得像乞丐一样,徘徊在各个招聘摊位前,恭恭敬敬的递上自己的简历,等待那冷峻的脸色。即使手里攥有名牌大学,乃至硕士、博士文凭,也不一定就具备和招聘单位讨价还价的资本。现在的硕士、博士已不稀罕。现在每年招收的研究所比过去本科生还要多,副教授也能当博导。难怪中国的高学历连台湾都不承认。除非是海归,对招聘单位也许还有点吸引力。中国的大学生实在太多了,这些经过十年寒窗,又在象牙宝塔里打造出来的天之骄子,一下子无人问津,饱尝了从皇帝到乞丐的瞬间蜕变。
中国的大学生真的多了吗?显然不是,多的只是派不上用场的人。近十年来迅速扩大的中国大学,只是增加了学生的数量。今年全国大学生的录取率预计可以达到72%,江苏可能更高。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大学之路已经结束,现在人们不再为孩子能不能考是大学担忧,担忧的是能不能考上一所名校,毕业以后能不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想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考上名校。现在能否考上名校,依然像过独木桥一样艰难。
中国高校的大楼越来越高,学校面积越来越大,可办学质量却没有同步提高。即使像清华、北大那样的国内名校,也逐渐失去了吸引力。中国只有北大勉强进入世界名校前50名,排在倒数第四位。清华则以57名的名次,挡在了50强之外。因此中国学生的目光逐渐移向海外,2010年中国高中毕业生,放弃高考的学生达100万,其中20万人选择了海外留学。
过去高中的好坏比的是高校录取率,后来要比本科录取率,再后来又比清华、北大等名校录取率。现在则是比被国外名校录取率了。如南京外国语学校,清华、北大已经不是他们学生追求的目标了。据不完全资料,2006年,该校450名毕业生,有1/4到国外留学。2008年该校被包括美国哈佛、英国剑桥、日本早稻田大学录取的学生学生达225人。2010年被国外高校录取242人,其中美国175人(哈佛2人耶鲁2人)。世界一流名校正接受着来自中国的优秀学子,中国为他们免费提供了大量的优质的学生资源,还让他们赚了钱。而我们现在的许多名牌高中,正致力于把自己的优秀生送的国外。正是墙里开花墙外香,这些人也许就是将来世界跨国公司的CEO,或者是诺贝尔奖得主。到这些人两鬓斑白,荣归故里时,中国迎接的可能就是海外华人了。这难道不值得我们的教育部门,和那些享受着国务院津贴的名牌高中校长们思考吗?

2011年6月8日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