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乡的小河堤
我的家乡五凤公社上游大队处在一条无名小河汇入大河的夹角之处,大河叫沱江,后来才知道,小河叫石板河,它的上游青白江段称为长安河。大河里水太深、太急,浪太大,夏天,我们主要泡在小河里。上学后,只要一有机会
我的家乡五凤公社上游大队处在一条无名小河汇入大河的夹角之处,大河叫沱江,后来才知道,小河叫石板河,它的上游青白江段称为长安河。大河里水太深、太急,浪太大,夏天,我们主要泡在小河里。上学后,只要一有机会还是会跳进河里,也曾因把巴石子(一种有吸盘的扁平小鱼)粘到女生的手臂上而挨过批评,也曾因逃学下河洗澡而被老师拿走了衣服裤儿。
那时小河边有个约定俗成的规矩:上午是女人们洗衣服、洗菜的时段;而一旦吃过午饭,就是我们男人们的世界了,大大小小的男子汉,全是赤条条的在水里扑腾,纵然岸边有赶路的人,也不管那么多,只是那些大男人、老男人这时会下意识的将下半身沉到水里。当时有句俗话:“河边上的卵,鸡儿大哥来管!”现在想来,确实粗俗,甚至是粗野!但当时根本没人去想什么不雅、什么有伤风化之类,感觉这是一种再自然不过的现象,足见当时充满野趣的淳朴民风。
小河上拦腰用条石修了座四、五米高的河堤,形成河堰。河堤左边是拱形的,共四个拱,象两个睡倒的“m”,右边是三四米的直坝,比左边的拱要矮两梯,起溢洪道的作用。再靠边是一条顺着山边的近百米的引水渠,将河堰中的水引到水泵站,在水泵的带动下,打米、磨面、做面条……当时,生意还不错,有些较远的人也到水泵站来打米、磨面,因为它的加工费要便宜些。有些洗澡的人顺便拿些谷子(稻谷)、苞谷(玉米)、麦子(小麦)来加工,也有来打米、磨面的顺便跳到河里洗澡。偶尔也有女的下午来打米、磨面的,她们对这河里的老少爷们也是见怪不怪、习以为常的。
小河中有些地方是整块的石板底——这也许就是叫石板河的原因吧,修河堤需要石料有的就地取材,因此形成一些大大小小的天然游泳池,有深有浅,小孩们自觉的由浅入深,不知不觉的就可到深水区了。河堤下的水也有深有浅,中间两个拱下面的水特别深,也就成了人们的跳水场地。河堤从下往上是一梯一梯缩进、升高的,形象的说就是“m”的脚不是齐整的,是阶梯形的,胆小的就从最接近水面的阶梯往下跳,然后步步高升,最后从堤顶往下跳,有的还跳出一些姿势来,但多数的是直直的往下坠入水中。要是当时有个跳水教练稍加点拨,也许我们那儿会出几个跳水人才呢!夏天小河涨水时,水就从堤顶翻下,形成几个壮观的瀑布,这种时候游泳、跳水又是另一种滋味!
我们一般不在河堰里游泳,水太平太静,水底又多是淤泥。
我们很少钓鱼,觉得太麻烦了:钓杆、钓线、钓钩、沉砣、浮子、钓饵……
当时我们捉鱼主要有这几种方式。
河堤下有一大段河水较浅,形成一个个深浅不一的水凼凼。布满了砂子、豆儿石、鹅卵石,还有几个巨形的大青石,我们也曾躺在上面晒太阳。我们有时就把一片或一凼水搅浑,直接在水里摸鱼,摸到了,就将它捉住,捉不住时,就用双手将鱼往石头缝里赶,在它无处可逃时,将其捉住,但也有被螃蟹夹了手的。这叫“浑水摸鱼”。
另一种叫“竭泽而渔”。将一片水域或一个水凼与其他水域用鹅卵石、砂土断开,用盆或其他东西将里边的水凫干,直接捉鱼。
还有一种安籇子接鱼。我们的籇子是用竹子做的,每家房前屋后多的是慈竹,将慈竹锯成一节一节的,每节都一头有结一头无结,用竹丝或铁丝将竹结处再箍结实,然后将另一头用刀剖开成四、五、六、八片不定,剖到箍结处,再将竹片分开,用竹丝或铁丝扎两、三圈,固定成漏斗状,在扎的过程中,往往还要加一些竹片,一是空隙不能过大,更主要的是在籇子内形成倒须,鱼许进不许出。最后把竹结底钻个洞,就成了。我们在河水流动的浅滩上,用鹅卵石、豆儿石、河砂将部分水流收束变窄,最后只留一个出水口,然后将一个或几个籇子安在出水口。顺流而下的鱼虾,就“请君入籇”,许进不许出了。
还有种搬罾。拿四根长竹杆(细、长又结实)的头扎在一起,另一头按十字形分别撑开系住渔网状的罾网四角,再用另一根较长的粗长结实的黄竹(苦竹)做罾杆,另外还需要一根长绳,通过罾杆系在四根竹杆的交叉部位。下罾的时候,罾杆的一头固定在岸上,人则在岸上利用杠杆原理拉住长绳,将罾网平放入水中。罾下好后,大约半个小时拉起来看一下。起罾的时候,抵住罾杆的底端,拉动绳子,拉绳的手一定要平稳迅捷,鱼虾在罾网里翻腾跳跃。搬罾都是大人们做的事,我们有时帮着在罾网里捉一下鱼虾。搬罾也中适宜于涨洪水时节。夏天涨洪水时,小河中的水是红砂色,大河中的水是灰褐色,两种颜色的水在交汇处汹涌激荡,大河里的水倒灌进小河,有时还漫过河堤,这时正是搬罾的大好时节。
河堤往上五、六百米处,是一立起的“m”,那是成渝铁路跨小河的桥。我们也曾游到铁路桥下,听那隆隆的火车过桥时的感觉。河堤往下绕两个弯,小河汇入沱江,那里叫两河口,小河两岸有一纤绳相牵,一只渡船沿纤绳来回摆渡,小河那边有两株高大的黄桷树。
如今,河堤下六、七百米处,又立起个“m”,多了座公路桥,两河口的渡船也就退出了历史舞台;小河已是千疮百孔,那些河砂、豆儿石、鹅卵石、大青石……早已添砖加瓦去了;水凼凼、天然泳池还在,但那些捉鱼、洗澡的鲜活的生命却已几近绝迹;引水渠、水泵站也只剩遗迹了,只有那河堤依然横在那儿……
版权声明:本文由sf999传奇新服网打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rowneplazamlh.com/html/sanwen/x5757isshm3t.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