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思的夜雨

追思的夜雨

微理散文2025-04-28 00:42:44
看了朋友们怀念罗毅的文章,心情很沉重,泪水在眼眶里打转。老天爷似乎被我的悲伤情绪感染了,竟淅淅沥沥地下起雨来。开始听到罗毅病重的消息时,是去年的6月份。当时我很吃惊,也很伤心。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
看了朋友们怀念罗毅的文章,心情很沉重,泪水在眼眶里打转。老天爷似乎被我的悲伤情绪感染了,竟淅淅沥沥地下起雨来。
开始听到罗毅病重的消息时,是去年的6月份。当时我很吃惊,也很伤心。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知是气场还是人脉,我对从小在大院一起长大的孩子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说起他们,就像说起了我的兄弟姐妹,就像鲁迅提起故乡的闰土一样情思绵长。
但坦白地说,我第一时间牵挂的还是萧桥。我和萧桥是好朋友。我们的父母是同一天举行的婚礼,我们也相继不久出生。记得那一年,身边的小朋友都上小学了,幼儿园大班就留下了几个不到7岁的孩子。萧桥带头大声哭喊,吵闹——坚决要上学!我们也就跟着起哄,最后还真闹成了。当我们兴高采烈、互相追逐着跟着幼儿园老师去小井中心小学报道的时候,萧桥倒老实了,在后面跟着我们,没一点声息。
我们小时候与罗毅接触并不多的。他小时候就是另类。他不和我们这群疯丫头来往,也很少和同龄的男孩子玩。他乖巧、腼腆,又清高。他家就在我家后面一栋。偶尔我从阳台往下看,会看到他紧皱个眉头,绷着个小脸,神色忧郁的独往独来。他生来好像就是读书的料子,从小学习就是最好的。
在文革期间那个让人失去理智,心魔狂舞的日子,大人孩子都失去了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常态,那时期很多难忘的回忆至今我都不能释怀。但整个文革期间,我好像没有一点对他的印象,他仿佛是心如止水的局外人,不知道躲到哪里去了。倒是她姐姐欣欣总是很活跃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记得我们一大帮孩子在食堂帮厨——包饺子,我学擀皮,正擀的得意时,就听欣欣大声说“哎呀,你擀的什么东西”,让我好扫兴。还有就是他的妈妈,我们的老居委会主任,一位严肃认真、端庄富态的老人,为繁杂琐碎的居委会事务奔波操劳。
后来我家离开北京,对罗毅的印象也停留在此。不过,我和萧桥偶尔还有信笺联系。
罗毅与萧桥谈恋爱,我最先倒不是从萧桥那知道,而是从刘京京那知道的。京京情绪激动的给我写信道“他们怎么会在一起,他们根本不是一路人!”原来她一直暗恋罗毅。噢,可怜的高傲的公主——第一政委的女儿喔。这一点她远不如他的哥哥,他的哥哥海秀,小学三年纪时就和我把头埋在我家的被子里,对我说,“我们俩长大结婚。”
不过,我能体会到京京那种美丽的暗恋之痛,那种近在咫尺却又远隔天涯的距离感,那种注定无法被成全的宿命感,给人带来一种哀伤的节制和无助的绝望。
记得萧桥和罗毅结婚后,给我来过一封信,信中第一句话就是“我结婚了”,然后三个“!!!”,幸福的心情跃于纸上。萧桥是一个稳重而内敛,或者还有一丝自卑的人,她知道自己的弱势,也知道别人会认为天上掉下个馅饼给她接着了。但她沉住气,不张扬,不显摆,不计较,以平和宽容的心态对待身边的一些猜疑、妒忌和不友好,用真心和真情默默维护和细心经营着和罗毅的感情,她以她的忠厚善良的人格魅力赢得了众多女孩心目中的白马王子。
后来萧桥随罗毅去了匈牙利,她是坐火车去的,记得她还写信向我描述了一路的艰辛辗转。后来他们又去了加拿大,他们在加拿大的时候是最好的时候,有稳定的工作,有自己的Singlehouse。那时候我们就很少联系了。正像朋友们说的,很少联系就说明相安无事。但一旦有事,最先想到的还是朋友。罗毅失业的时候,萧桥给我来过电话,诉说了一些烦恼。如果不是压力太大,她是不会主动诉苦的。我能做的只是认真倾听,在网上搜集了一些国内对海归的政策、招聘的条件和招聘的信息给她传了过去,别的也帮不上忙,但他们最后还是决定留在国外。罗毅只身前往美国的时候,已经快五十的人了,为了生活,抛妻离女,两地分居。清华的高材生,计算机的博士后,将门之子啊,而在异国他乡,这些耀眼的光环已暗淡失色,还要凭自己能力去打拼,去卖命。想到这,我就很心痛。罗毅回北京治病前,萧桥给我打过电话,说暑假回北京。言谈之间仍保持着一份冷静和自持。不知道那时她是否知道了罗毅的检查结果,如果那时她已经知道了,我真得佩服她的沉着和坚韧。
后来听到罗毅去世的消息,应该说我没有太大的吃惊,毕竟前期有了一些心理准备,只是没有想到这么快。我的脑子里第一想到仍然的是萧桥,她该怎么办?我为她伤心,更为她今后的生活担忧。
直到看了境内外的朋友们怀念罗毅的文章后,我情感的天平发生了倾斜。罗毅已趋模糊的身影逐渐清晰起来,一个好男人、好丈夫、好父亲、好朋友的形象光彩照人。他不再是那个偶像级的小男孩了。他是一个在插队时忘我劳作,落下腰疼痼疾的先进知青;他是一个说出“Toomuchsugar!Don'tyouknowmymotherhasdiabetes,nosugarplease”的孝顺儿子;他是一个滚在地上,和女儿玩成一片、教她们钢琴,游泳,辅导他们学习的好父亲;他是一个热心社区和公益活动的志愿者、迎春歌舞渥太华地区华人欢庆春节的文艺盛会的创办人;他是一个难得回北京却要抽时间拜访他毕业设计老师的好学生;他是一个为中国抗洪救灾捐款时渥太华清华校友会中捐款的数目最大爱国者;他是一个说话不紧不慢,和颜悦色,诚恳待人,还拉得一手漂亮的手风琴的好朋友……。不知道罗毅生前是否感受过这么多朋友对他的尊敬、对他的崇拜、对他的爱,也许没有。中国人可恨的含蓄往往在美好的东西逝去之后才展示出她的真心。不过,我确实被那些追思的文章感动了,也更加了解了罗毅。他的人品,他的智慧,他的幽默和他的诚恳。他有着高干的血统、有着知青的落难、有着清华学历、有着博士后的学位、有着海外创业的经历、有着谦和朴实的性格……,在时代变革的大浪淘沙中,他是一个幸运儿,他是一个经典,是我们部队大院子女的典范,他为我们争了光,但他却早早地逝去了。想到这里,我多了一份对他本人的深深悼念。我为我原来的偏颇之情感到内疚,我想让罗毅的在天之灵原谅我——这迟来的追念。
从罗毅身上,我悟出了两点:
第一,我们要善待自己。为了自己,为了家人,为了朋友,开拓眼界,放飞心情,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将一切是非烦恼抛弃,过好每一天。
第二,对家人、对亲人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