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城有大爱

诗城有大爱

解甲释兵散文2025-08-12 00:21:40
采访马鞍山中心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吴红是件不容易的事,去了几次他都在工作,只好将采访推到下午3时以后,就在市中心医院的住院部花坛旁席地而坐,听他娓娓道来。吴红沉静、和善,说起话来慢条斯理,
采访马鞍山中心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吴红是件不容易的事,去了几次他都在工作,只好将采访推到下午3时以后,就在市中心医院的住院部花坛旁席地而坐,听他娓娓道来。
吴红沉静、和善,说起话来慢条斯理,举止言谈儒雅有内涵,别看他的名字有点“女性化”,但内心却贮满了火般的热情,迸发出雄性的强悍、执着,我们的谈话就从他成为马鞍山造血干细胞捐献第一人说起。
2008年秋季的一天,诗城大华广场义务献血车上喇叭正在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献血法》,吴红听了一会儿渐渐被触动了,长期的医生职业道德让他本能地跨上献血车,经抽血化验后,他捋起袖子献出了400毫升血液。回家后他没有告诉爱人,像什么也没有发生一样。这以后他就成了市红十字会无偿献血志愿者协会的会员了。长期的麻醉手术造就了他精湛的技艺同时也培育了他的爱心。每天对病人施行麻醉减轻他们手术时的痛苦,感到工作很有意义。他曾为一位剖腹产妇手术后婴儿不幸死亡而哭泣,这也是一条生命呀!吴红就是这样一位有“菩萨心肠”的人。2010年春季的一天,吴红收到马鞍山中心血站的电话:一位准备接受心脏手术的病人需要置备充足的血液。吴红麻醉完病人后打电话告知对方:“我马上就到。”在中心血站他一次性献出400毫升血液。2年多来,他共献出1600毫升血液,鲜红的血液奔涌出爱的浪花,从此他就一直坚持走在慈善的路上。
“5.10”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谐音是“我要您”。巧的是这天是吴红结婚纪念日。吴红心中寻思:我拿什么来纪念结婚日呢?大华广场正在举办公益性的造血干细胞集中采样活动,吴红义无反顾做出选择:何不利用纪念日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呢?捐献造血干细胞是拯救白血病患者唯一的希望。回家后,吴红和爱人商量,妻子张延红也是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的护士长,长期在护士战线上发扬“救死扶伤”的精神,挽回了很多病人的生命。她秀外慧中,古道热肠。丈夫献血她坚决支持。当得知丈夫要升级捐献造血干细胞时,她犹豫了:“你是麻醉科的骨干,又是家庭的顶梁柱,献了这么多血又要献干细胞,能挺得住吗?”吴红憨厚一笑:“你知道吗?现在造血干细胞奇缺,我多献出一份就能多挽救一条生命呀!”妻子知道非血缘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率极低,心想你能配型成功吗?妻子看看丈夫,认为希望不大就默不作声了。在妻子犹豫怀疑的目光中,吴红将儿子送到文化宫参加英语竞赛,又匆匆赶到大华广场采血车捋起袖子要求抽血采样,等待配型结果。
2010年8月10日吴红接到市红十字会转来省红十字会的通知,吴红的血样配型符合。这时吴红既兴奋又不安,兴奋的是自己的“纪念”愿望实现了,不安的是妻子还没明确表态。沉思后吴红给市红十字会打电话说:“这事我得和爱人商量一下。”吴红放下电话又在琢磨怎样向妻子说。于是他又拿起电话询问了整个捐献的程序和注意事项。对方告诉他这是初配成功,下一步还要进行高分辨配型,到时会通知你的。十天后,吴红到中心血站抽了9毫升血作高分辨配型。几天后吴红就接到省红十字会的通知:经高分辨配型完全符合。这个消息使吴红兴奋得差点跳了起来。他下一步要做的唯一工作就是对妻子的劝导。两人开始了“真刀真枪的对话”:“吴红,献造血干细胞是不是抽骨髓?”“不是,是从血液中抽取”。“你真的要捐?”“我不捐,急需要干细胞的人就会眼睁睁地死去。”爱人两眼湿润了,好像眼前的丈夫马上要离她而去,紧紧地拉着吴红的手,把头深深埋进丈夫宽厚的胸怀……小屋里一片沉寂。
江苏省宜兴市一位患非霍杰金氏淋巴瘤的病人是位翩翩少年,生命垂危,急需造血干细胞来拯救生命。江苏省向安徽省求救,安徽省红十字会紧急求援马鞍山市红十字会,“时间就是生命”。一场两省四市的爱心大接力在和时间赛跑。事不宜迟,妻子还在犹豫,市红十字会和中心血站的领导又一次来到市中心医院进一步做思想动员工作,并交待这次捐献干细胞需要注意事项和捐献流程。吴红又一次向组织表态:“我是铁了心啦!”须知非血缘造血干细胞配型符合率只有1/400——1/10000,能完全成功配型谈何容易?我市登记捐献干细胞志愿者已突破1000余人。但初配成功的只有区区10来人。吴红经过初配和高分辨配型都成功,大大出乎张延红意外,她深情地看着丈夫坚定的眼神,她太了解吴红了:丈夫是A型血液的人,稳重、执著、专注是这内人的特征,而且还有奉献精神。认准的事他是九头牛也拉不回来的。在中心医院会议室,当着市红十字会和中心血站领导的面,张延红双眼噙着泪花在协议书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吴红经过医院体检完全合格后于9月21日下午,市红十字会在卫生大厦举行“首例造血干细胞捐献”欢送会,吴红发表了一段热情洋溢的讲话,深深感染了200余名与会者,会场上爆发了热烈的掌声。
9月24日在通往省城合肥的高速公路上,一辆红十字会的公务车急弛着,车轮滚滚,吴红心潮澎湃,那天欢送会上市中心血站站长胡立功的声音在耳畔萦绕:我国有400万患者需要移植造血干细胞,每年还新增4万患者。全国30个省级中华骨髓库,总库量只有100万人份……一连串数字在吴红脑海中串成了一个个惊叹号:造血干细胞的供求状况是僧多粥少!更何况配型符合率如此之低,自己竟初配和高分辨配型都取得成功,实属不易呀!自2008年马鞍山市成立中华骨髓工作站以来,自己成了捐献的第一人,一种光荣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不知不觉公务车很快到达合肥市省立医院,省红十字会专职副会长马元淮早就站立在医院门口迎接。吴红和爱人被安排在省立医院高干病房。从9月25日始,每天早晚各打一次“动员”针剂,促使造血干细胞增生。第一次注射“动员”,吴红就出现了反应,那一夜背部又酸又涨,一夜未眠。这一夜他想得很多很多:在如今商品经济浪迭潮涌的情势下,许多人的价值观嬗变,追求金钱利益不择手段,像青年志愿者这样无私奉献的义举被他们认为是傻冒行为。图什么,图的是今晚腰酸背痛、一夜失眠?转过身,他看着爱妻没日没夜地照料护理自己,十分辛劳,夜深了她酣然入梦。吴红的心感到无限欣慰,人还是要讲点精神。在物欲横流的年代,崇高的精神是弥足珍贵的。爱人和12岁儿子在他的爱心熏陶下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