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皈依

爱的皈依

蚰蜒路散文2025-04-17 03:09:07
它是一场大爱与信仰的述说,它是一段无助而绝望的情感,它是一份至善而至真的感动。我仿佛看到桑烟袅袅,我仿佛望见缀满梅朵的草原,我仿佛看见无数详和纯洁的舒云穿梭在那座充满神性的白玛雪山,莽莽高原,横亘山体
它是一场大爱与信仰的述说,
它是一段无助而绝望的情感,
它是一份至善而至真的感动。
我仿佛看到桑烟袅袅,我仿佛望见缀满梅朵的草原,我仿佛看见无数详和纯洁的舒云穿梭在那座充满神性的白玛雪山,莽莽高原,横亘山体,大片大片的空旷,广袤无垠的孤寂,风掠过耳际的声音,翻腾不息的心灵开始与大爱皈依,看,梅朵,与草原上的孩子永远一起……
——题记

【一】酥油之光
这是《酥油》,当我从快递员手中接这本书时,心中满是敬畏和感动。它的封面,那盏小小的酥油灯,那片蓝紫的天空,那座耀眼的神圣白玛雪山,那个孤单守望的孩子,孩子脚下那片黑暗的荒原……涌动的情感顷刻间如雪崩般的磅簿气势直泻而来。
关于这部书,我想如果我再用文字来描写看它的值与不值,就显得太过牵强,是的,这部感动中国10亿人的作品,这部用生命去演绎的善爱之书,这部让心灵重生的书,再用言语刻画全都是苍白的,唯用心触摸,不知不觉,你会发现自己躁动不安的心已经与它安静地融为一体。
第一次看它,是在无意闯入的觉迟博客里,被她点一支迷香,向你讲述一个像迷香般的故事吸引,由开始地泪流满面的感动,到干涩无力的绝望,再到最后震憾心灵的与爱和希望的皈依。
这场真实的纪录,交织着心灵的痛与困,静谧的涤荡着汹涌的灵魂。
江觉迟,书中的梅朵,这个汉地的女子,在耿秋画师的指引下,在多农喇嘛的请求下,支教于藏区里一片几乎与世隔绝的雪域高原,负责寻找散落在草原天南地北的孤儿,她用自己的大爱与大善,在酥油光里,用孱弱的力量在信仰里撑起一片曙光。
曾经,我一直被藏区的神性吸引,我一直被藏区的风景吸引,我一直想到藏区去,看皑皑雪山,看莽莽草原,看朝圣者五体投地的顶礼膜拜……这是种猎奇和小资心态。
在《酥油》面前,我才知道,信仰是那样虔诚而不可改变的力量,即使它与现代文明的冲击如此激烈。我才知道,那片圣洁的土地背后暗藏着那么多无穷无尽的灾难,人与天争,是一种多么凄凉而执着的无奈。而灾难过后,又有多少孩子流离失所?我才知道,爱与善,在某种信仰里被绝情翻腾,需要的远不止是一朝关注,投入的远不止是一腔热情,那是一种经历悲恸和无助、怜悯和跌宕的内心薄发出来的铮铮信念……我看到叫觉迟的都市女孩怎么样地历尽艰辛、怎么样地百病缠身,成为那位坚定执着与爱善共存的梅朵,她的眼里闪烁着和酥油女子一样纯洁的光芒……

【二】孩子,寻你的路上
孩子,寻你的路上,有多少辛酸和眼泪?孩子,寻你的路上,有多少困难与阻碍?我想,这是我被震慑的心灵的呼喊,有着空荡荡地迷茫和无助的悲怜,我承认,除了悲悯,我无所能及。
我看到,那个拥有青春年华的城市女子走进那片贫乏困瘠的雪域土地,适应高原的稀薄空气,习惯高原的生硬食物,学会骑烈马,学会讲藏语,翻越座座雪山,穿越无数丛林,找寻一个又一个孩子。
一路上,雪崩,泥石流,藤棘缠绕的杉林,这些造物主与大自然生成的灾难,充满着摧毁和残酷的力量,草原上的人无力抗衡,梅朵也无力。那颗悲悯无助的心,在苍茫大地与天空里被痛苦和磨难噬啮,那种生生的疼痛,孩子,这样的爱,你们是明白的,对吗?
 
 【三】信仰里的命运
所画,这个原本在梅朵帮扶意念之外的大男孩被带到了耿秋画师面前,怀揣着对未来的希望,他努力的握紧手中的画笔,当他以为自己终于不用颠沛流离,终于可以靠自己的力量生存于世的时候,命运却在信仰里翻转,我想如果没有信仰,所画握起画笔的手臂会被那样无惧的砍下吗?如果没有信仰,是不是他就可以按照他梦想的轨迹去生活?可是,那种虔诚的力量,足可以改变他的梦想,当看到所画跟在那个砍断他筋骨,毁掉他梦想的活佛后面,敬畏着,卑微着,唯唯诺诺着,你还能说什么?你还可以迈得开步子吗?你只能有一种置身于茫茫无际的大地里举步维艰的感觉。那样的处境,让你忽然间明白,当一切万念俱灰的时候,信仰却又显得那么重要,就像梅朵的爱和希望,一刻不曾放弃。那么,所画的命运,我们只能尊重。
我不能想象梅朵思想上的浪涛起伏,她努力的想把现代文明带给草原上的人,可是,那坚不可摧的信仰,却强烈与她的意念冲撞。那个叫翁姆的女人,把避孕药当成治病药大剂量服下后,却不愿意拿掉肚里的孩子,在她的信仰里,一切皆为善,那是生命,怎么可以杀生。同时把开始对梅朵的信任友好全化为乌有,不肯原谅。这种信仰与现代文明强烈反差产生的不可逆的悲剧,让梅朵无能为力,仰望苍穹,眼泪任风冻结。
真正让人痛心的是梅朵历尽千辛万苦找回来的那二十五个孩子,他们那所土坯碉楼学校,最终被迫解散,虽然孩子们都有了各自的去向,这却违背了梅朵苦苦坚持的意念,她一直以为孩子们在她的帮助下,可以顺利完成学业,可以走出高原,可以过全新的生活。结果,多农喇嘛的意愿却是让那些流浪的孩子们学习受用的基础知识而更好的皈依佛门。而且这是多农喇嘛很早就已经作出的安排,这是梅朵万万没有想到的,想起她和孩子们在一起的这三年多的日子,经历苦痛,经历欢笑,经历灾难,她和孩子们的感情远远超出了师生关系,孩子们敬畏她,觉得她如阿妈一样,如度母一样。她爱她的孩子们,这种比信仰更强烈的情感,可是她是无助的,她一个人的力量是那么薄弱。她没有选择,只能在空荡荡的草原上,如汉子般声嘶力竭的歌唱,不,是呐喊,可是这茫茫的草原,谁可以听懂她悲悯无助的声音?那些枯草,碎在风里,仿佛她的心,可是爱和希望,却不能抛弃。即使此刻的她已经体力透支,已经力不从心,已经百病缠身。

【四】命运交错的爱情
书中的爱情,觉迟一直强调是虚构的,可我却无法跳出这样的真实。
我看到梅朵在高原的日子里,月光,这个深爱梅朵梅朵深爱的藏地男子,紧紧地和她相依,虽然他们也会有些不可调和的信仰碰撞,但他们可以能读懂彼此,他们经历种种苦难,却仍有着美好的梦想,在那白玛神山的背后的平原上,修通道路,建立家园,学校,佛塔,救助更多的孤儿。可是这样的梦在现实面前,是需要怎样的力量才可以完成?身体的不支和梦想的无助,让梅朵不得不回到平原,她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