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若再世,会怎样写《促织》?

蒲松龄若再世,会怎样写《促织》?

解毒杂文2025-08-11 00:17:08
9月2日一大早,记者来到延津县僧固乡德士村蟋蟀交易市场。只见公路边停着许多外地车辆,客商们的摊位沿马路两边一字排开,一眼望不到边,摊前不断有农民拿着蟋蟀询问价格,整个市场熙熙攘攘。该县蟋蟀民俗文化协会
9月2日一大早,记者来到延津县僧固乡德士村蟋蟀交易市场。只见公路边停着许多外地车辆,客商们的摊位沿马路两边一字排开,一眼望不到边,摊前不断有农民拿着蟋蟀询问价格,整个市场熙熙攘攘。
该县蟋蟀民俗文化协会会长王秋国告诉记者,每年八、九月份,延津县130多个村子70%以上的农户组成浩浩荡荡的捕捉蟋蟀大军,就连一些在外地打工的村民也返乡加入其中。目前,延津县已有13个蟋蟀交易市场,分早市和夜市。(09月06日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看了这条消息,笔者真为延津县的百姓高兴、为延津县的百姓欢呼。高兴的是在延津县蟋蟀已经成产业,欢呼的是延津县的百姓不需耕种自然收。现在,普通老百姓打工要背井离乡、餐风宿露。有时还有被欠薪、被驱赶的危险,弄得不好就是“杨白劳”。而在家种田,一家人虽然可以团聚一起,但是,如果天不作美,歉收、绝收就是常有的事,即使丰收了,个人辛苦不上算,除去投资,能够持平就要谢天谢地了。所以,在家种田日子都过得比较艰难,这也是农民们充田不种外出打工的主要原因。而延津县的百姓现在多好,不需要打工、不需要种田、不需要吃苦、不需要受累,只需要会捉蟋蟀、会养蟋蟀、会卖蟋蟀,就能轻轻松松地赚到大钱,就能快快乐乐地发财致富,这是多么难得的好事啊!这真是天大的喜事呀!
这也让人不由得不感慨,真的是十年河东、十年河西!曾几何时,玩蟋蟀在中国被视为颓废、视为不务正业、视为有钱又有闲人打发时间的举动,是要遭白眼、受鄙视的。记得笔者上初中时,课文里还特地选了蒲松龄《聊斋志异》中名篇《促织》,讲的就是一个叫成名的童生,因为蟋蟀经历从地狱到天堂的大悲大喜。现在一回想起来,老师当时讲课的情景还历历在目。但是,世易时移,中国人才过了几年温暖生活,玩蟋蟀、捉蟋蟀、养蟋蟀、卖蟋蟀不仅又兴盛起来,竟然还成了产业,而且还是一些地方政府扶持的产业。这真象一首歌中唱的那样:“这世界变得真快,”快到不仅是我们的行动赶不上,就连我们的思维也跟不上了。总觉得是颓废成了时尚,玩乐成了正业,不耕田、不种粮,玩蟋蟀、捉蟋蟀成了典型。因此,总觉得有些不顺眼,总感到有些不对劲,但是,哪里不顺眼、哪些不对劲又说不出来,就只能在心底悲叹我们的确是老朽不堪了。
你看,蟋蟀这一“富贵闲人”的娱乐,不仅只在延津县成了产业,而且还有比延津县醒得更早,也起得更早、办得更好的地区。新闻中说,“宁阳县委、县政府对蟋蟀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高度重视,他们成立了中国宁阳蟋蟀研究院,每年举办‘中华蟋蟀友谊大赛’,组织开展‘中华蟋蟀研讨会’、‘宁阳名虫展销会’等系列文化活动。与延津相比,人家的交易市场规模更大,更规范。”因此,延津县也“要加大对农民捕捉蟋蟀的培训,还要建立一支懂知识会经营的营销队伍,把我们县的蟋蟀产业越做越大。”宁阳县和延津县这样重视、扶持蟋蟀产业,又会造就多少成名,又会演绎多少蟋蟀悲喜剧啊!如果蒲松龄再世,不知作何感想?他又会写出怎样的《促织》?
写到这样,我突然萌生了一个想法,我应该马上辞掉现有每个月2000大洋的工作,立即加入到延津县捕捉蟋蟀的大军里去,努力在捉蟋蟀、养蟋蟀、卖蟋蟀中脱贫致富,早日买一套宽敞点的房子。只是,肥水不落外人田,延津县恐怕不会让我这个外乡人加入到他们捉蟋蟀、养蟋蟀、卖蟋蟀的行列之中。
但是,转念一想,捉蟋蟀、养蟋蟀、卖蟋蟀毕竟只是少数“富贵闲人”的娱乐,不能解决群众的衣食之虞,不能满足社会发展之需,不能促进国家强大之用。而且还有可能让人沉迷其中、消磨意志,荒废事业。对一个地方来说,“五六万男女老少齐上阵,过起了白天睡觉、夜里‘捉虫’的特殊日子。”那就是田没人种,工没人做了,当地的经济能够发展壮大?当地的发展能够持续、健康?所以,我还是按下了自己的冲动,认真地做好我每月2000多元的工作吧!这最踏实、也最安稳!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