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榜》中的种族歧视

《封神榜》中的种族歧视

绮绅杂文2025-05-03 00:56:24
《封神演义》又称《封神榜》,是明朝中晚叶时期的一部宏扬道教的神魔小说,作者是谁,至今尚存争议。该书以公元前11世纪中国历史上的周武革命为主线,辅以姜子牙灭商封神的故事。尽管该书从思想及艺术角度来看,充
《封神演义》又称《封神榜》,是明朝中晚叶时期的一部宏扬道教的神魔小说,作者是谁,至今尚存争议。该书以公元前11世纪中国历史上的周武革命为主线,辅以姜子牙灭商封神的故事。尽管该书从思想及艺术角度来看,充其量也只能算二、三流的文学作品,但在民间却一直深受读者喜爱,影响颇广。
事实上,全书穿插着两条主线,另一主线便是通过一场改朝换代的战争来充实天庭人员,表面上是“子牙封神”,实为原始天尊和老子蓄意发动一场“神仙革命”,来实现打压那些“异类成仙者”建立一个“人类成仙者专政”的“道教世界”的目的。
通常所谓的“神仙”,从《封神》的故事也可看出,“神”与“仙”的地位是截然不同的。“仙”是道教文化中天人合一的产物,根据道家的著作,神仙可以游离于人世之外,顺天而动,不受人力所干扰。总之,道家的“仙”,就是自由自在的象征,可以不受天庭的任何约束和驱使,他们在深山修行的过程,也是仙家们追究天人合一、无我无外境界的过程。而“神”则不同,“神”虽有高官厚禄,但要受天庭节制,处处被管,不能随意下凡和滥用职权,甚至还有被贬下人间的可能,这比起自在的修炼,可谓是天壤之别。这也是那些截教的“仙”们不愿被封神、通天教主一再告诫弟子不要下山的原因。而制定封神榜的目的,实际上是要把这些自由散漫的“仙”们管束起来。
对于“神”与“仙”的区别,《封神》上甚至还专有描述。如,第七十二回“广成子三谒碧游宫”写道:“通天教主曰:‘吾三教共议封神,其中有忠臣义士商榜者,有不成仙道而成神道者,各有深浅厚薄,彼此缘分,故神有尊卑,死有先后。吾教下也有很多。此是天数,非同小可,况有弥封,只至死后方知端的’”。又有第七十七回“老子一气化三清”写道:“元始曰:‘当时在你(通天教主)碧游宫共议‘封神榜’,当面弥封,立有三等:根行深者,成其仙道;根行稍次,成其神道;根行浅薄,成其人道,仍随轮回之劫’”。
可见,对于本已是“仙”的截教弟子来说,将来再被封为“神”,实际上是被“贬”。这表面上是与“缘分”、“根行”有关,但实际上都是原始天尊、太上老君等人的一手操办的“内定”,这在《封神》中第十五回与第七十七回中证据确凿。
第十五回“昆仑山子牙下山”中写道:“原始天尊门下十二弟子犯了红尘之厄,杀罚临身,故此闭宫止讲。又因昊天上帝(即玉皇大帝)命仙首十二称臣,故此三教并谈,乃阐教、截教、人道三等,共编成三百六十五位成神,又分八部……”点明了将来被“封”的“神”,将皆从阐教、截教、人道(即后来的道教)三教中产生。
通过对《封神》全书的了解可知,“封神榜”上有名的,是大多数的截教弟子、少数阐教弟子和在这次周武革命中丧生的人。
那么,为什么在“封神榜”上占据了大部分“名额”的会是截教弟子,而不是阐教弟子?
如果根据封神前的格局对比,便知截教的势力似乎远远超过阐教,而且被“封神”的截教弟子大都法力高强,阐教却不过只有少数的第三代弟子,人们往往就会猜测那是否原始天尊出于“私心”,旨在削弱截教势力。但从第七十七回“老子一气化三清”、第七十八回“三教会破诛仙阵”及第八十四回“子牙兵取临潼关”等回目所述可见,此推想完全站不住脚。在这场无论是周武革命还是仙神革命中,太上老君以及西方教(即后来的佛教)的接引道人、准提道人二教主,都始终站在周武王代表的人界与姜子牙代表的阐教的战线上,连截教掌门人通天教主亲自上阵,与太上老君等人多次交手,都屡吃大亏,最后甚至引出了师父鸿钧道人前来化解——
通天教主便向师父告状诉苦,说:“启老师!二位师兄欺灭吾教,纵门人毁骂弟子,又杀截弟子门下,全不念同堂手足,一味欺凌,分明是欺老师一般,望老师慈悲!”
鸿钧道人驳斥说:“你这等欺心,分明是你自己作孽,致生杀伐,该这些生灵遭此劫运,你不自责,倘去责人,情殊可恨!当日三教共签‘封神榜’,你何得尽忘之也?名利乃凡夫俗子之所争,嗔怒乃儿女子之所事,纵是未斩三尸之仙,未赴蟠桃之客,也要脱此苦恼,岂意你三人乃是混元大罗金仙,历万劫不磨之体,为三教元首,乃因小事,生此嗔痴,作此罪孽。他二人原无此意,都是你作此过恶,他不得不应耳。虽是劫数使然,也都是你约束不严,你的门徒生事,你的不是居多;我若不来,彼此报复何日是了?我特来大发慈悲,与你等解释冤愆,各掌教宗,毋得生事。”(以上两段对话见《封神演义》第八十四回)
鸿钧道人又思量三个弟子如此争斗一番后,必然不和,就与他们和解。他便“吩咐三人过来跪下。三位教主(太上老君、原始天尊、通天教主)齐至面前,双膝跪下,道人袖内取出一个葫芦,倒出三粒丹来,每一位赐他一粒:‘你们吞入腹中,吾自有话说。’三位教主俱谨依师命,各吞一粒。鸿钧道人曰:‘此丹非是却病长生之物,你听我道来:此丹炼就有玄功,因你三人各自攻;若是先将念头改,腹中丹发即时薨。’”(见《封神演义》第八十四回)告诫弟子们日后和睦相处,不得有违。
——鸿钧道人也认为截教弟子大量被杀被诛,名列“封神榜”,与原始、太上等人无关,不过是截教弟子“自己作孽,致生杀伐,该这些生灵遭此劫运”。
也由此可见,原始天尊有老子、接引等人的法力相助,要铲平截教也绝非难事,若果真有心想要削弱截教势力,也完全用不着挖空心思在“封神”一事上做文章,即便做了,恐于师父鸿钧道人处难为容忍。
较合理的解释,当是原始天尊的“大人类主义者”对截教弟子的“种族歧视”。从《封神演义》中很多地方我们都可以看到,截教门下大多是动物成仙者,这恰恰与阐教相反,因此阐教教主原始天尊和门下那些人类成仙者对这些截教弟子往往都存在着明显的歧视,每提到他们时就“尊称”为“孽障”、说到“披毛带角”便是“大人类主义”的嘲笑和讽刺。
早在原始社会时期,人类与动物这两大类上天的子民之间的关系较为平等友好,人类也从未有凌驾于它们及其他一切之上的思想意识。而到了商末周初时,因人类人本思想的发展,当时的人类开始把自己与动物及其他生灵有意识的东西加以区分。以人为本,天道应从人的利益出发,人是最尊贵的生灵,人类高于动物等一切的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