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归来话彭祖

武夷归来话彭祖

綦履散文2025-04-07 17:29:35
奇秀甲东南的武夷山,我们只游览了两天。一是怕热,七月二十六、二十七日两天都在摄氏35度以上;二是怕花钱,平时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游山玩水当然是算计了又算计。不过两天的行程,紧凑而实惠,既遂了愿也尽了兴。
奇秀甲东南的武夷山,我们只游览了两天。一是怕热,七月二十六、二十七日两天都在摄氏35度以上;二是怕花钱,平时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游山玩水当然是算计了又算计。不过两天的行程,紧凑而实惠,既遂了愿也尽了兴。
游九曲溪,登天然峰,临天然宫,尽阅武夷之雄奇壮美;过一线天,上定命桥,拜观音壁,尽享武夷之“蝠汽(福气)”“蝠粪(福分)”;爬虎啸岩,滑峡谷索道,漂流木桐溪,尽历武夷之惊险意趣。
最难忘,登上天然峰,身处一览亭,濒临悬崖,高踞万仞之巅,凭栏四望,群峰静默,九曲蜿蜒,竹筏轻荡,武夷山水尽收眼底,心胸豁然开朗,陶然忘归之情油然而生,有如苏子泛舟赤壁,“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神游万里,心驰百代。神情澎湃之际,遥想彭祖当年,师从尹寿子,不汲汲于世事,终日隐居于此,餐风饮露,何等逍遥自在。回想自身,浴清风餐秀色,还要盘算来盘算去,何苦如此这般自寻烦恼。庄子说得好,“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游历过武夷山,才懂得“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的真正含义。“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故乐山。”智者的快乐,就像水一样,悠然安详,永远是活泼的。仁者之乐,像山一样,崇高、伟大、宁静。聪明人多半都活泼,所谓“杨柳岸晓风残月”、“滚滚长江东逝水”,就是这么个气魄,这么个气度。仁慈的人,多半是深厚的,宁静得和山一样。所以智者是乐的,人生观、兴趣是多方面的;仁者,宁静有涵养,比较不大容易发脾气,也不容易冲动,看事情冷静,先难而后获,寿命当然长一点。而彭祖是典型的上古仁者,他自幼喜好恬静,不追求名誉,不汲汲于世事,不刻意打扮自己,终日以养生修身为事。商王请他作大夫,他推托不了,只好应诺,却常常以有病为由,不上朝听政。他精通补导之术,常常服用水桂、云母粉、麋角散。平日沉默寡言,从不夸耀自己有道,也从不作一些诡惑变化鬼怪之事,以博取名誉。他也常常四处周游,从不乘车马,即使要出外周游百日、数十日,也不带干粮,回来之后,衣食与平常也没什么两样。他也善于导引行气,经常从早到晚闭气内息,之后,揉擦眼睛,按摩身体,舐唇咽唾,才站起身来。有时身体疲乏不适,他就导引闭气,攻治患处,便其九窍、五脏、四肢以至毛发都气流通畅,身体又舒服如初。商王听说后,便亲自来向他问道,他闭口不语;给他数万金,他如数收下,全分给贫穷的百姓。彭祖一生不求功名利禄,只求逍遥自在。彭祖和他的两个儿子彭武、彭夷隐居这秀山碧水之间,住于幔亭峰下,茹芝饮瀑,遁迹养生,最终学得真道,修成800岁(古时60天为一岁,即今130岁)的正果,让后人景仰倾慕。
武夷归来才明白,比金钱更重要的是仁德,人生的最高境界是大山一般的仁慈与宁静。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