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逢即是缘分
人与人的连结,人与物的联系,物与物的关联,都可以说是某种缘分。就在这缘起缘灭中,相识彼此。有些缘分可以伴随永久,而亦有短暂的相遇即是永别。惜福结缘,知足常乐,在每一次相逢的缘分里,在他人的影子中看到另
人与人的连结,人与物的联系,物与物的关联,都可以说是某种缘分。就在这缘起缘灭中,相识彼此。有些缘分可以伴随永久,而亦有短暂的相遇即是永别。惜福结缘,知足常乐,在每一次相逢的缘分里,在他人的影子中看到另一个自己。因为相逢即是缘分,也许幻化为一颗种子,时机成熟便能长出一片森林。一. 温暖——飞来奇石
出去旅游,其实不在于风景,因为是一种与日常生活的脱离,在环境的变化下,得到一种慰藉与放松。是对视觉疲劳的治疗,周遭过于熟悉的人事,每个个体生命,在其内心深处,容易渐渐地麻木。而外出的益处便是和这一切告别,在另一个时空中寻找迷失的自己,那份隐藏许久的真实。在收拾衣物,行李时,仿若某种仪式,在和熟悉的一切说再见,等待的惊喜比风景更能激起欲望与冲动。
沿途的说笑与山峦,在世俗与自然中穿梭,那种若即若离的状态,也许是旅行的一部分。时间浓缩了,因为那些传闻与嬉笑;山峦活动了,因为车辆的飞驰与穿越。人在景中,景亦如此。真的是你我一体,难分难离。在一片片绿色和徽派建筑的背景下,烦恼散尽。
酒足饭饱之后,在宾馆小憩一会儿,在漫山竹林隐隐下,又是另一场饭局。人与人的关系,充斥着各种利益,即使在这自然面前,也不可免俗。觥筹交错之下,本性尽显,颠倒梦想。酒可乱性,偶尔的,亦是必须的。发泄自己,放松自己,在酒中得到那份久远的真切与温暖。不再孤寂,有的是那瞬间的遗忘,与过往告别,直达永恒之境。在身体摇晃中,内心变得更为坚定。正所谓外化而内不化,知道自己想要的,酒只是那手段而已,背后隐藏的是深深的纯粹。
山下的小街,满是土菜馆与诸多娱乐设施,让你在上山那刻前,不忘世俗人间。借着酒性,那些夜店,在灯红酒绿下,变得隐隐,似那片竹林,泛着肉欲与情色,向你招手欢迎。在鬼哭狼嚎,色子声下,获得一份出离;在前拥后抱下,暧昧非常;那些年轻的生命,摇摆的肉体,此刻都忘却了人间。烟的飘逸,如若那山上难得一见的云海,而在此,提前欣赏,一边是世俗,另一边却是世俗下的自然,连结到了山上。云起云落,分不清是山上,亦或是山下。
坐着索道,从后山爬到前山,松树是伴侣,也是风景,奇石亦复如是。令我惊喜的是飞来峰上的那块石头,是旧版《红楼梦》电视剧取景的地方。如此之近的接触,是否与近读红楼有关。能自我解释的也莫过于“缘分”一词。整个故事皆由这块石头作为缘起,女娲炼石补天未用的那一块,竟落于青埂峰下,幻化作宝玉一块,在人间富贵温柔乡里玩了一遭。也连结起那一段仙缘。一个是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绛珠草,一个是日以甘露灌溉的神瑛侍者。自此,便有了这段“木石前盟”。此皆命定,而非人力所能及。用修成的人身,用一辈子的眼泪偿还那过去的灌溉之情,何其浪漫与真挚。看到此石头,即在眼前,固有点近石情怯了,仿若是宝玉在朝你微笑,那孤独的身影,似那飞来峰上的石头,一立就经过千年,万年。
飞来峰的那块奇石,温暖着我远来游子的心,而非那半真半假的迎客松,因为纯粹,所以感动。
二. 大愿——九华圣境
莫非是缘分,一年之后又见地藏。忆及去年的这个时候,上完课程,匆忙回国,仅仅两周,在此圣境呆了三天,走访了著名的景点,在一群老奶奶的簇拥下,结束了行程,亦了了心愿。一年过后,还是在此地,再次朝山,不变的是那肉身殿里的永恒地藏,变化的是此刻的心境。终于登上三尺讲台,小小愿望的实现,唯有感恩。
充满商业味道的圣地,变成景点的寺院,世俗化了的宗教。一切似乎和钱有关。
殊不知,心香一瓣,比任何高香都灵验;求佛不如求己。
活在天朝,可悲的是,从小被意识形态化的教育下,如若我般,后知后觉,回望来时路,直至大学,在某种缘分下,才与佛教结缘。伴随着阅读,方才豁然开朗,原来它并非那些宗教化的仪式与投机心理的偶像崇拜,竟然是如此的甚深精妙。人都是自私的,我喜欢独自享受着那份所谓的法喜,好不容易,花了大量时间精力,才开辟的新大陆,当然是贴上一块“此处我占,闲人免入”的标牌。
人们认为它是迷信也好,宗教也罢,随你的便。有时候都懒得解释,真不明白其它所谓的宗教为什么那样喜欢传道,真正的道是不需要人传的。还是老子的那句开篇名言“道可道,非常道”啊。闲来时,拿起一本佛经,自己静静得阅读着;亦或是听上一段梵乐;哪怕是去清幽少人的寺院坐一会儿,喝上点溪水泡的茶,吃顿素斋,此乐何及。每每在空间上传寺院的照片,本来是记录下闲适难得的时光,可随之而来的是他人的好奇与疑惑,诸如“佛教徒啊?又去寺院……”之类的。殊不知要做名真正的佛教徒是何等之难,佛门是何等的难入,修行是何等之难。并不是那些人一跺脚,一宣誓来表明自己政治倾向的行为,抑或满足个人私欲地加入某些政治团体之中。
所以,格老子(温州方言),最好的办法,只能一笑了之,不想解释。不是傲慢,而是缘分未到吧,解释只能引出更多的困惑,人生路上只能依靠自己,而非外力,不要逃避,勇敢承担,或许这是我从佛教中学到的理念吧。
在肉身殿里转塔三周,没有了之前那种满地乱爬的虔诚信徒,有默默在殿前读诵《地藏经》的,有双手合十向地藏祈愿的,还有那匆匆的游人……皆因这位韩国来的僧人而汇聚到一起,产生了某种难言的缘分吧。
三. 懂得——雕塑之缘
他们的初见,一个43岁,一个19岁。他们是师生,情人,也是合作者,因爱生恨之后,更是彼此内心中的敌人。无意中在一本书中看到他们的故事,却让我回忆起,曾经在费城参观过的艺术馆,似乎主人公就是他们二位。当时的走马观花,对一个像我一点艺术细胞都没有的俗人来说,没有任何感觉。
看完他们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因为雕塑的缘分,而产生的恋情,穿越世俗与年龄的限制,勇敢的在一起,却最后以艺术化的悲剧收场,一个阴阳两隔,一个也进了疯人院。只留下那一尊尊冰冷的塑像,泛起人间的某种温暖,默默见证,记录,保存着这份世俗眼中的孽缘。而我,也再不能近距离观察他们留下的雕塑,只能通过图片和过去在罗丹艺术馆内的照片,祭奠他们的爱情。
这是情欲的纠结,这是男人对年轻女生的欲望与占
版权声明:本文由sf999传奇新服网打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rowneplazamlh.com/html/sanwen/lddisi5iit2h.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