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宫山游记(二)
虽然我不是虔诚的宗教信徒,但九宫山之游,道观寺庙是不可不去的地方。宾馆的导游告诉我们,九宫山一山二教,道佛并存,为全国所罕见。站在窗口西望,一幢红墙绿瓦的建筑矗立在那里,显得肃穆而凝重,这就是九宫山的
虽然我不是虔诚的宗教信徒,但九宫山之游,道观寺庙是不可不去的地方。宾馆的导游告诉我们,九宫山一山二教,道佛并存,为全国所罕见。站在窗口西望,一幢红墙绿瓦的建筑矗立在那里,显得肃穆而凝重,这就是九宫山的道教圣地——瑞庆宫。道教是国产宗教,游览应先从这里开始。
稍作午睡,就直奔那里。道观建在云中湖北畔,面湖依山,虽然置身于宾馆酒店丛中,但那高墙飞檐,古色古香的建筑却是泾渭分明。现代与古典杂存,是矣非矣,我不敢评说,总觉得有点不伦不类;喧闹与嘈杂使这里已失去了宁静与平和,恐怕不是道家们修身养性,清静无为的佳地了!
走近道观,还是有凝神静心之感。举目仰望,正中悬挂着乾隆皇帝亲笔御书“敕建钦天瑞庆宫”的横匾,映证了这里曾是皇家道场;再上还有两块匾额:“道尊德贵”和“道法自然”,我想这应该是道家的神髓吧!
瑞庆宫现有四座建筑,下为前殿,中为妙应观,最上是三清殿。在妙应观的左侧还保存有唯一的一座宋代建筑“真君石殿”。
前殿其实就是观门。令人非解的是这里供奉着的是“纠察雷神”,左青龙右白虎,也许是镇守观门的神祗吧。后墙之上悬挂着一幅黑白分明的太极八卦图,“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自然。”这就是道教的理念。
出了前殿,拾级而上,这里有两座殿都与九宫山道教祖师张道清有关。正中是新建的妙应观,张道清被称为“真牧妙应真君”,故名为“妙应观”。“妙应观”供奉着张道清和四位弟子的神像,每日接受后世弟子的顶礼膜拜和游客们的香火。在妙应观的右下侧是“真君石殿”,这是九宫山唯一保存下来的宋代古建筑,是由南宋宁宗皇帝御赐建筑,并留有亲笔御书“真牧堂”,主要供奉九宫山御制派祖师张道清之遗蜕。据传张道清真人得道羽化升仙后,法体真身完整如生地保存了648年。“真君石殿”原高九层,有铁梁铁瓦做盖,铜门铜窗,殿前还有座朝拜殿,但可惜的是世事变迁,沧海桑田,“真君石殿”现在只留下了三层,朝拜殿已踪影全无了!
九宫山道教以原始天尊为尊,三清殿里端坐着三尊神像,原始天尊居中,道德真君居其右,而至高无上的玉皇大帝在其左侧,看来在道教的思想里道统高于帝统呀,也是否有那么点蔑视皇权的精神?我不得而知,这恐怕是我的“异端邪说”了!
游览完毕,回到寺门,我与知客道人攀谈起来。这是一个40出头的中年道人,来这里也有近20年了,对道教特别是九宫山的道教以及瑞庆宫的渊源甚如数家珍。
九宫山是道教的发源地之一,为全国五大道场之列,玄门“御制派”祖庭,主奉三清道主。据说殷商末期就有太乙真人养弟子哪吒隐于此山修道,后成仙而去,现遗有太乙洞和白鹤洞于此山。南陈时有陈文帝之子晋安王陈文恭兄弟九人,为避战乱,远离红尘隐于九宫山,修建九宫,修炼道法,后功成果满得道而去。九宫山之名因此而来。宋元时期为皇家道场,又为三十洞天七十二福地之“幕阜洞天”。
南宋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年],著名高道张道清真人奉旨开辟九宫山道场。绍熙元年[公元1199年]南宋光宗帝在凤凰岭建“钦天观”,大兴土木建皇家道场,后改“钦天观”为“钦天瑞庆宫”。一时香火鼎盛,遍及吴楚,修道之士三千之众。
知客道人又道:张道清真人是九宫山的开山祖师。祖师是字得一,号三峰,郢之蒲骚里人[今湖北京山县],其母感异梦而生,幼年得仙授以秘诀灵文及金丹妙道,并以医道符咒治病济世,为宋宁宗治病而愈以得名,盛名遍及当时,追随修行者近三千之众。后又多次受皇室召封,尊为帝王师!说到这里,知客道人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笑容,我好象也有被其感化之状。看来信仰的力量实在是不小。
版权声明:本文由sf999传奇新服网打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rowneplazamlh.com/html/sanwen/luf7s7875trm.html
上一篇:麦田·梵高·海子
下一篇:江南,邀一段如水的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