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进城

妻子进城

针盘散文2025-08-21 14:31:19
每一个八一人都知道我这学期同往日有了很大的不同——我终于成了一个人:自由、放浪、无妻子的唠叨来乱耳,无儿子的学习来劳形。我真真是一个世界上大痛快、大幸福之人,呵呵。今年秋季开学前县上要招考一部分老师来
每一个八一人都知道我这学期同往日有了很大的不同——我终于成了一个人:自由、放浪、无妻子的唠叨来乱耳,无儿子的学习来劳形。我真真是一个世界上大痛快、大幸福之人,呵呵。
今年秋季开学前县上要招考一部分老师来补给城区学校,侥幸我的妻子报名了,由于妻子的突出表现竟然意外入围。这无疑对我们这个家族是一个天大的好事,没花一分一文钱,没欠一丝一毫人情,就从乡下来到了城里,结束了十多年的乡下生活历史,真是天助我也,上天终于给我这个大穷人开了回眼。城里就是好:花花的城市,花花的人流,不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很顺心,很舒眼,在这样的地方生活那才叫一个字“美”!可不,妻子进城的风声一经传出,便收到了好些亲戚、同仁们的祝贺电话,看来老天真是睁眼了,让我们这对“乡下老”终于有了出头之日。
妻子进城,儿子自然也就跟着进了城,我很容易就办好了儿子的转学手续。那些乡里求学的孩子都把我们的儿子羡慕的什么似的。我们的儿子更是成天蹦得老高,从他那欢喜的脸上不难看出他对城里学校的向往,他总在天真地想那城里老师的水平会是绝顶的好,他的成绩也会顺风地长,直到几年以后进入清华、北大,实现自己多年的愿望。城里的学校那才叫一个美,个个都是西式建筑,并且距离我家的房子也近,在儿子眼里以为在这样的一个学校上学,那才叫一个字“欢”!
然而不久就有妻子的消息来:学校安排她带一年级的语文,另外当这个班的班主任。她一个带惯了高中的,如何一下子适应得了这样的跨度?她不会孩子们的语言,不懂孩子们的情感,才几天就被孩子们给下课了——她不适合当班主任,课也教的不咋样。一个家长由于不放心她的教课,所以亲自来到教室听课,她不敢发挥,更不敢拓展,一切都得按模式进行,试想一下连一个“a”字都要教一节课的地方哪里适合得了她?她天生怕吵闹,一丁点儿声音都会搅扰得她难以入睡,而那麻雀般的声音又如何不难为她?她终于受不了了,那天打电话上来,说是要来安化,来八一中学,宁累死在乡里,也不乐死在城里,并且哭得像个泪人似的。我深深知道她的苦楚,可我们不能就此选择退却啊,八一中学已经没了她的用武之地,她的课已经安排给了一个西北师大毕业的老师,她辛辛苦苦经营起来的广播站也已经与了别人,再说她的二返长安让我的脸往那搁?亲戚们都已经承认了这个事实,承认了我们的能力,如果那样岂不都成了泡影?他们又会怎么看待我们呢?一个连小学都教不了的人又有什么出息?大家都挤破了头往城里钻,如今好不容易有了进城的机会怎么能这样就轻易放弃呢?这让我如何跟亲戚们交代?想到这些我赶紧劝她打消这个念头,我还许诺她中秋节就去找校长,给校长说些好话让校长把她调到初中。就这样她勉强答应了,但我还是分明感受到了她的沉沉的痛苦和艰难。她已经教了十多年的高中,已经积攒了丰富的资料和经验,尤其是在古诗词方面更是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已经有好多论文见报,活跃在八一中学里的她真是学生喜欢,领导重视,那是何等的响亮,而如今又是何等的落魄和困苦。我们不禁会问难道进城只是为了一个面子吗?可我们终无法,妻子只有就这样忍受着,为了这种强加的荣誉而强迫自己忍受着。
不过呆在城里我们还有一个很漂亮的借口和理由,就是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乡下教学条件不好,甚至连简单的实验都不做,这样会影响儿子一生的。可是儿子进城以后的情况会是怎么样的呢?先是无名的测验考试,不争气的儿子由于乡里和城里进度的不同而都考了50几分(确切地说是英语和数学),于是那些老师生气了,他们绝对没有那样的城府和耐心来对待一个已经严重“缺奶”的孩子,他们当着妻子的面说我们的儿子不是一般的差,言下之意就是说像如此智力的学生理应就不该来到城里。我们彻底失望了。儿子更是像一个负重的骆驼,人前人后抬不起头来,在家里我们家长批评,学校里老师指责,沉重的作业更是让儿子力不从心,他每晚都要做上半夜的作业,早早地又要去学校,根本没有休息和玩乐的时间。那天他打电话过来,带着哭腔给我说:爸爸,我都快撑不住了!我只有安慰儿子坚持,用一百二十分的诚意坚持,可不坚持又能怎么办呢?我们有退路吗?万不得已我这样安慰一直处在痛苦中的妻子:别为儿子伤心了,考不上好大学可以考一个差大学,如果连一个差大学都考不上就让他回家放牛吧!做不了攒劲人就让做一个普通人,说句实话我们还能有什么办法呢?儿子已经够累了,可天生脑力不够,我们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再说我这儿吧,刚开始下馆子还觉得新鲜,能吃饭还可以不亲自做也不洗碗,可不久我就大呼上当了,那些饭偶然吃几次还觉得可以,吃次数多了便很难下咽。这不胃口也不合适了,只能大把大把地吃药,就这样饥一顿饱一顿其中的苦恼也只有我自己清楚。于是我就想:妻子进城到底有啥好,难道只是为了迎合人们的一种虚伪的心理吗?尤其像我们这样的家庭老实在农村待着就是最好不过,有身份也有地位,这就正如让老牛下水干活它不适应啊,弄不好会被淹死的,虽则它喝水方便,可不会游泳的话不仅喝不上水还会丢了老命的。
妻子进城是好是坏,是喜是忧,我摸索着,好似在雾中行走。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