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苫子

打苫子

盛昌散文2025-05-21 15:55:28
多数的南方人不知道什么是苫子,因为南方用不着苫子。在北方,苫子是很常见的,甚至可以说是日常用品。它是一种铺在席子底下用来取暖保温的东西,往往用莆或者麦秸或者稻草作为材料制成。身为北方人,我对苫子怀有一
多数的南方人不知道什么是苫子,因为南方用不着苫子。在北方,苫子是很常见的,甚至可以说是日常用品。它是一种铺在席子底下用来取暖保温的东西,往往用莆或者麦秸或者稻草作为材料制成。身为北方人,我对苫子怀有一种说不出的情结。一提起苫子,很多辛酸的往事便会浮现在眼前。
在我小时候,家里生活很困难。我们家人口多劳力少。那时爸爸在一家医院工作,工资是47元{我看过他的工资单},妈妈在村小当民办老师,领的是工分。家里的生活主要靠爸爸的那点工资维持,每逢年终生产队结算的时节,便是俺家最难过的时节,因为往往俺家得透支几百块钱呢。
后来爸妈决定搞点副业挣点外快以贴补家用,他们想到了打苫子。村里有编篮子编席子的有打莆包有打草绳的,那些活需要懂点技术,而打苫子就不要什么技术,操作起来很简便。
姐姐一上手就打得很好——当时姐姐有十三四岁吧,放到现在我可以对二老讲他们的那种作法是在使用童工是不对的。可在当时这种情况则很普遍。因为普通人家的生活都很困难。“红灯记”里李玉和不是这样唱的么: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那时节人们手头没钱呢,想买样东西得再三斟酌才能决定。往往手心里捂着从牙缝里挤出的或者从鸡屁股里掏出的那点钱在集市上东张西望。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多数人家都会想法子搞点副业的。而家中未成年的孩子们往往是这些副业的主力军。
姐姐一天能打五六条苫子,按一条苫子赚五毛计算,姐姐连打几个月的苫子就能把家里一年的饥荒给填上。于是,当我和弟弟妹妹们都去上学的时候,姐姐便留在家打苫子,后来我们都有了工作,而姐姐却没有,因为没上成学。再后来爸妈给她找了一户人家嫁了过去。再也不要她打苫子了。
现在一提起打苫子,爸妈都会露出一丝笑容来——苦笑,而姐姐似乎没把此事放在心上。倒是我,经常想起当初她打苫子的情形来。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