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集”

“逢集”

裹角散文2025-07-19 04:39:32
今天和几个同事去市局报材料,报完材料已到午饭时间,因下午还要去修车,司机小杨提议去“农家吃一条街”用餐。虽是寒冬时节,这里确是热闹非凡,路的两边停满了车辆,饭店的装饰和名字也都接近,古朴简易的门面,名
今天和几个同事去市局报材料,报完材料已到午饭时间,因下午还要去修车,司机小杨提议去“农家吃一条街”用餐。虽是寒冬时节,这里确是热闹非凡,路的两边停满了车辆,饭店的装饰和名字也都接近,古朴简易的门面,名字多是“农家土鸡馆”、“农家粗粮店”、“农家小酒巷”,还有什么“辣椒炒肉”等,我们选了“农家粗粮店”。
说是农家粗粮店,可依然是大鱼大肉的,“狗肉煲”肥肥的,“辣椒炒肉”是肉多辣椒少,我点了一道“金针菇炒翅丝”稍微的素淡些,上了两盘子“油煎包”又香又酥的,盘底也是油汪汪的一片,只有那盆杂粮稀饭应了饭店的名字。一边吃着一边谈论着,大家开始怀念起小时候“逢集”时,那些农家小吃的纯正滋味来。
“逢集”就是我们这里每月5天一逢的集市,也称“古集”,一直沿袭到今天,只是没有以前那么的热闹,那么多的让人留恋的东西了。那时还是孩童的我们,最怀念的就是那些诱人的小吃,我们梳理了几样最时兴的小吃就是“丸子汤”、“油煎包”、“凉粉”、“猪头肉”等。
“丸子汤”:“卖丸子汤哦!一毛钱10个,汤尽喝!”于是,那些赶集的人们,递上一毛钱,端过一碗热腾腾的“丸子汤”,泡上自家带来的馒头、煎饼等,热乎乎的吃下去,然后再要上一碗热汤,又当茶水又当汤的,吃的非常的惬意。
“油煎包”:做这个生意的人家,每当“逢集”这天,就用平车拉着“锅框子”、平顶锅、柴火,以及发好的面,调好的馅子等,来到集市上,一般是丈夫负责把锅支上,开始烧火,妻子负责包包子,那边锅热了,丈夫就把平顶锅上溜上一层豆油或棉籽油,排上包子,然后再在上面溜上一层面汤水,然后盖上盖子,大约十多分钟后,香喷喷的包子就出锅了,一般有荤素两种馅子,一种是韭菜豆腐粉条,一种是白菜猪肉,价格是5分钱一个,这在当时多是做生意的人或是今天赶集挣了钱的人才吃,也有来赶集是为了“喇馋”的才破费一次吃个够的。
“凉粉”:是我们小孩子最爱吃的。最好吃的是用小豌豆做的,那些卖凉粉的农户们在家用石磨把小豌豆磨好后,用大锅烧开,把豆浆放到盆里冷却后,就成了一盆晶莹剔透的凉粉了,带到集市后,把它到扣在木板上,然后用一种白铁皮做成的“收子”,把凉粉收成细条,放在盘子里,再浇上蒜泥、醋和芝麻盐,吃到嘴里清凉爽口。吃凉粉的叉子也很有风格,是用细圆的小竹竿把一头两边削去后,做成的小叉子。这也是夏季最受欢迎的一道农家小吃了。
“猪头肉”:是那些爱喝酒的醉汉们最喜欢的一道下酒菜。那时,一个县城里也就一家国营饭店,单位来了外地的客人,才安排到饭店里吃饭,私人很少进饭店。那些爱喝酒的醉汉们,往往都是一个装束,一件破旧的棉袄,也不扣纽扣,腰里用麻绳扎着,怀里装着几毛钱,每到“逢集”的日子里,就来到卖猪头肉的摊前,买上2毛钱的猪头肉,然后来到“代销店”里,再买上二两散装白酒。“代销店”都备有小黑碗,用铁皮做的酒端子一般是二两的容量,也刚好能吧小黑碗盛满,一口酒一口肉的吃喝完后,马上捂上嘴走人,路上遇到熟人低头装作没看见的样子,不然一说话,走了酒味,还要回头再去喝上二两,不然这趟集是白赶了。罢集了,你总能在路边看到横七竖八,醉的不省人事的醉汉,在那里酣畅的熟睡着,远远的就能闻到酒糟味和猪头肉味呢。
而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一切都让这些中高档的饭店、农家饭庄取代了,这些货真价实的农家饭菜虽然还能做出来,可总是吃不出来以前的味道了,这也不仅仅是生活和胃口变化的缘故,重要的是一些用料也发生了质的变化。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