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寂寞而坚强地站在孔子身后
几乎所有的著作,都讲究谋篇布局,讲究著作者的排名先后,因为这关乎名、关乎利。《论语》是关于孔子及其主要弟子言谈思想的记载文集,关于孔子本人及与弟子们的言谈举止的记载是主要的,占了总共492章中的444
几乎所有的著作,都讲究谋篇布局,讲究著作者的排名先后,因为这关乎名、关乎利。《论语》是关于孔子及其主要弟子言谈思想的记载文集,关于孔子本人及与弟子们的言谈举止的记载是主要的,占了总共492章中的444章。记载孔子弟子的言谈举止只占了48章。这种谋篇布局是符合逻辑的。按照这个逻辑,《论语》开篇《学而》中的十六章都应当是“子曰”才对。然而,当我们打开《论语》,读到的第一章是“子曰”,第二章赫然是“有子曰”!在整部《论语》中,只区区五次出现有子的身影。然而他却赫然地、紧紧地、稳稳地、永久地站在了孔子的身后。
有子是个什么人?有子,字若,是孔子的诸多弟子中的一个,比孔子小四十三岁。也就是说孔子四十三岁在鲁的时候,有若才刚刚出生。在有若的身上,映着孔子太多的影子:
第一,像类孔子。据司马迁《孔子世家》,有若“状类孔子”。首先我们得说说孔子的长相。孔子“身长九尺六寸”,至于是否真的有一米九,无从细考,但从孔子的父亲高大、孔子的后人也出过巨人这点来看,孔子长得高大是无容置疑的。孔子的详细长相已不可考(孔子生前寂寞,没人会知道他将来会成圣人,也就没人详细记载他的长相)。司马迁说孔子“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是个“长人”,当时就被人称为“异人”。孔子落魄到了郑国,独自蹲在郑国的东门下,等待失散的弟子。子路到处打听失散的孔子,郑国人告诉子路说:“我们东门外有一个人,他颡似尧,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如丧家之狗,不知道是不是你们的夫子?”孔子对郑国人对他自己长相的描绘没发表意见,只是肯定“累累如丧家之狗”这说法是说对了。依“颡似尧,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这也无法推论孔子的具体长相,依“丧家之狗”,则更不能。只能通过历代画像,我们可以粗略判断一下孔子的形象:凹头盖(丘)、高额角、突牙、大耳、粗脖子、大高个、细长腿。总之,孔子的长相独特,而且绝不俊美,反而是丑陋。
按说这种丑陋而独特的“异人”长相,是难有人与之相像的。即便有,也得打着灯笼满世界地去找。可事实上,偏偏就在孔子身边,也就是他的得意弟子中,有个人长得就像孔子。
第二、言似孔子。《礼记檀弓》中有一条关于有若言行的记载:有若问曾参:你听过孔老夫子讲关于“丧”的言论吗?曾参回答说:听说过,不就是“丧欲速贫,死欲速朽”嘛!听了后,有若却说:“这不是夫子所说的。”曾参又强调说:“我是亲自听夫子他老人家讲的啊。”有若又说:“这不是夫子所说的。”曾参再次强调说:“我是与子游两个人一起听夫子他老人家讲的啊。”有若这时却说:“好罢,就算是这样吧。但是夫子他老人家是有原因、有所指才这样讲的。”曾参就把有若这些话告诉子游。子游听了就大声说:“真了不起呀,有若的言论简直像老夫子啊!”于是子游就对曾参讲:从前夫子居于宋,见司马桓魋自为石椁,三年而不成,夫子就说:“若是其靡也,死不如速朽之愈也。”所以说,“死之欲速朽”这话,夫子他老人家是对司马桓魋的奢侈行为而发出的感叹。对于另一句“丧欲速贫”,子游也告诉曾参说,这是孔子他老人家针对“南宫敬叔反,必载宝而朝”的行为,夫子曰:“若是其货也,丧不如速贫之愈也。”所以说,“丧之欲速贫”,这句话是针对南宫敬的贪财而言的。曾参听了子游的解释后,又转来把子游这番话对有若学说了一遍。有若说,就是嘛,所以我一直讲:“这不是夫子的话。”曾参这时就问有若:你怎么知道这话不是夫子他老人家的本意呢?有若就说:夫子在鲁国担任中都宰时,制定的葬仪制度规定:棺木要四寸厚,椁木要五寸厚,根据这些,我就知道他老人家是不希望死者速朽的了;夫子他老人家失掉鲁国司寇的职务后,打算到荆地去谋职,马上就派了子夏去打点,接着又派了冉有去,我从这些行动就理解到夫子他老人家是不愿意速贫的了!所以我认为“丧欲速贫,死欲速朽”这两句话不应当是君子的想法,也决不会是夫子他老人家的心愿了!
第三、性类孔子。上面曾参与有若这段对话,至少让我们了解到,有若对孔子的心理揣摩得太深刻、太了解了,以至于思维方式确实也像孔子,并非仅仅是相貌像孔子而已。
第四、顶替孔子。有若与孔子的长像像到什么程度呢?那可不是一般地像。是与孔子实在是太像了,是长像、言语、性格绝像。孔子死后,弟子门需要经常举行祭奠仪式。有若因为太像孔子了,众弟子们把有若推到祭台上,对着有若跪拜不已。孔子曾说“祭神如神在”。这回可好,如今弟子们祭老师,老师音容宛在。
有若非但被用作孔子的“尸祭”,而且干脆被众弟子推上孔子曾经的讲台——直接当了大家的老师,并且众弟子毕恭毕敬地尊重他,与当初事奉孔子一模一样。这一方面反映了众弟子思慕老师心切,另一方面也足见有若是如何地与孔子像绝了。
第五、名关孔子。“有”是他的名,“若”是他的字。字是后起的学名。“若”就是“象”,长得像,所以叫“若”。长得像谁才取字叫“若”呢?当然不言而喻,是长得像孔子。这么说来,有若的字应当是得于与孔子的关系。
当然,长像、言语、性格绝像,甚至名字有关,可以暂时推去“尸祭”,可以暂时推为老师,但终究不能成为长久当老师的理由。因为当老师,需要有更渊博的知识、师承的思想、为师的风范。孔子死后,围绕谁可继承为老师,孔门展开了一场纷争:
有一天,众弟子向当老师的有若发问:先前夫子准备出门,大晴天的却吩咐弟子带好雨伞,后来果然下了雨。弟子们就问夫子是怎么知道的。夫子说:“《诗经》上不是说过‘月不离于毕,俾滂沱矣’么?昨天晚上不就是月不宿毕吗?”过了几天,月宿毕,果然没有雨。商瞿年长无子,他的母亲准备为他再娶个小老婆。孔子说:“莫要担忧,瞿年四十岁后会有五个儿子”后来果然。老师你说夫子是怎么知道的?有若默然,不知道怎么应答。于是弟子们一哄而起:“有子你下来,这老师的位置不是你能坐的”。
仅仅凭两个莫名其妙的问题,就把有若从老师的讲台上撸下来,这明摆着是一场有预谋的政变。
第六、师承孔子。孔子死后,有至少两个人被认为主持了《论语》的编撰,一是有若。现在有的学者认为,只有有
版权声明:本文由sf999传奇新服网打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rowneplazamlh.com/html/zawen/li6s57uu4mh2.html
上一篇:傲慢与偏见
下一篇:处女玛利亚和她的上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