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不自由

爱情不自由

岷下芋杂文2025-03-25 01:26:48
昨天看安徽卫视娱乐节目《周日我最大》,有个环节是关于调解的,一名24岁男孩和一名29岁女性恋爱,男孩妈妈说什么也不同意,虽然经过调解,但最终还是没有同意。不同意的原因是,女比男大,而且女的曾经结过婚,
昨天看安徽卫视娱乐节目《周日我最大》,有个环节是关于调解的,一名24岁男孩和一名29岁女性恋爱,男孩妈妈说什么也不同意,虽然经过调解,但最终还是没有同意。不同意的原因是,女比男大,而且女的曾经结过婚,男人出车祸死了。以前该节目也有过类似的调解,男孩女孩恋爱,女孩有心脏病,男孩家长不同意;男人女孩恋爱,男人年龄大,女孩家长不同意;诸如此类。
家长为了孩子的幸福,过多考虑了现实的物质因素,而对精神层面的东西根本不理睬。世界上究竟有没有纯粹的爱情?这是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和哈姆雷特的生死问题同等重要。在古今中外形形色色的传说里,讴歌爱情的作品层出不穷,这不是真正爱情存在的明证吗?但是,从人类整体看,严格意义上的、真正的、轰轰烈烈的爱情是极少数的,在人类文明的海洋中实在是太微乎其微了。另一方面,无条件的爱情是不存在的,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情。真正意义的爱情其实就是人的一种精神需要。这种精神需要不应该被某些条件束缚的。
在我们的文化中,古代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个人是没有爱情权力的,因此才诞生了孔雀东南飞、梁祝这样的悲剧。现在虽然爱情自由,但还没有达到真正意义的自由。其束缚有来自家庭的、来自社会的以及来自文化的。对父母而言,他们是过来人,要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看问题,在他们的眼中,婚姻是重要于爱情的,婚姻是实在的、物质的,爱情是缥缈的、精神的,而虚无的东西是不能当饭吃的。相关研究表明,人类婚姻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使人类繁衍下去,而不是为了永恒的爱情。所以父母们的看法是有道理的。但儿女们在热恋中是只注重精神方面感受的,甚至对物质的东西并不看重。因此,父母和儿女之间就会在婚姻爱情上产生矛盾。这种矛盾有时会发展到不可调和的地步。
社会文化的压力也是存在的。张天翼在《高女人和他的矮丈夫》《抬头老婆低头汉》中描写了不为世俗左右的男女们。但这在现实中是很难不受左右的。君不见杨振宁的婚姻竟然成为炒作的对象,这不得不令人遗憾啊——在21世纪的今天,由于年龄差异大,当事人的婚姻爱情竟然成为街头巷尾热议话题。
爱情是存在的,是美好的,是人类精神永恒性的一种显示。因此历来文学都注重对爱情的讴歌。而现实中,爱情是不自由的。这种矛盾的现实存在成就了文学和艺术,也成就了人类永恒的话题。
当然,爱情也许并不是普遍的。因为没有无条件的爱情。许多追求婚姻幸福的人更多的是看重物质层面的东西。有一次我在火车上听到这样一种说法:有些女孩找老公,年龄多大都不怕,其原则是“你老我不嫌,只要你有钱;你老我不怕,你死我再嫁”。哪里有什么爱情可言。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