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那些事儿

春节那些事儿

清水冷灶散文2025-04-07 17:25:44
一进入冬月,稀稀疏疏的爆竹声就清脆地炸响在空中,有时伴着漫天飞雪。在弥漫的空中,混合成一种让人心动的气氛,仿佛在提醒人们,年,就要到了。我的家乡在豫南靠近淮河的一个河湾上,极闭塞偏僻。但对于过年,每家
一进入冬月,稀稀疏疏的爆竹声就清脆地炸响在空中,有时伴着漫天飞雪。在弥漫的空中,混合成一种让人心动的气氛,仿佛在提醒人们,年,就要到了。
我的家乡在豫南靠近淮河的一个河湾上,极闭塞偏僻。但对于过年,每家每户都极其重视。因此,对于家乡过年的那些往事,在我的记忆中也就特别深刻。

每到腊月,农闲的人们似乎更忙,东集西集地赶。去时大担小挑的满满两筐萝卜、白菜之类的蔬菜,回来时花花绿绿的年货:香、蜡、纸、炮、年画、写春联的红绿纸、猪、牛、羊肉等等,直到腊月末,见面总是那句话:“年货办的咋样啦?”对方也总会回答:“还差点儿没办齐。快了。”无论阴晴雨雪,总挡不住集市上的热闹与喧哗。人们的脸上都洋溢着满足的喜悦,让你心里美滋滋的,仿佛年也暖烘烘的,尽管有时仍是大雪纷飞。

除了赶集置办年货,每家每户过年还要准备过年的吃食:磨汤圆面啦,磨豆腐啦,杀鸡宰鱼啦等等。家底厚的人家还要隆重的杀猪宰羊,一会儿东家噼里啪啦的响一串炮仗,一会儿西家也是一阵炮响。不用瞅,准知道哪家在杀猪宰羊,惹得狗也跟着小孩乱窜。村庄上空弥漫着炊烟,混合着油炸鸡、鸭、鱼、肉的香味,让人陶醉,让人嘴馋。大冷的天,有的孩子吸溜着清鼻涕,脸、手都冻得皲裂,还是东家西家地乱跑,到处传播着热闹。就这样,一直忙到腊月三十的除夕。

年,终于在人们的精心装扮下出场了。家家户户的大门上都是红彤彤的春联。记得小时候还没有卖春联的,大都是手写的春联,毕竟都是不识几个字儿的农民,所以春联上的字儿就歪歪扭扭的,什么“春回大地风光好,年到人间福满门”;什么“今夜晚炮火连天,到明天又是一年”等等,虽然有的不是多么对仗,但只要门上花花的就行,甚至连猪圈、牛圈上都要贴得花花绿绿的,什么“六畜兴旺”啦,什么“牛羊成群”啦等等,人们只图个吉祥。最激动的还是孩子们,东家西家的串门,看谁家的春联贴的好,看谁家的堂屋(厅堂)上的年画贴得多、好看。回到家里,开始和姊妹们评头论足,笑声荡漾在村庄上空。

过年啦!一到除夕的天黑,就听见这家那家的鞭炮争着响,火光连天。空中弥漫着浓烈的硫磺味,混着菜香味,激发了人们强烈的食欲。只见家家户户的院子当中摆着供桌,上面摆放着蒸好的猪头、整只的鸡、整条鱼,摆放着点着红颜色的雪白的大馒头,摆着几碗满满的大米饭,上面竖插着筷子,摆着一趟子酒杯,里面斟满了酒,每只酒杯旁边放着一双筷子,两只高高燃烧的烛台,一鼎香烟缭绕的香炉。一家人按辈分依次排开,恭恭敬敬地烧纸、磕头,祭拜上苍,祈求老天爷来年的风调雨顺,保佑全家平安。接着,又把供品一一搬回堂屋,放在堂屋的香案上,再次祭拜祖宗,祈求列祖列宗保佑全家。等这些麻烦的礼节过后,孩子们终于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儿,可以开吃那期盼已久的年夜饭啰!此时,外面的爆竹已经闹翻了天。

年夜饭一罢,一家人就围坐在火盆前,大人们抽着劣质的纸烟,开始了一年的打算。孩子们总是坐不住,掂着马灯到处乱跑,捡拾人家放炮时落在地上没有炸响的哑炮。回到家里就剥开炮纸,点燃火药,轰的一下子,我们当地叫放大花,直弄到半夜时分,外面的炮仗渐渐稀落下来。大人们哄着孩子,说:守年更,守年更,一守守个大棉袄。有时玩累了,就真的围坐在火盆前,守起年更来。可每次也没守到年更,连什么时候睡的都不知道。第二天醒来,新衣裳还真的穿上了,让孩子又高兴了一阵子。
小时候,家乡过年的那些事儿呀,三天都说不完。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