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徽韵

古道徽韵

察听散文2025-04-07 17:27:38
伏岭人都知道一道关隘,叫做“江南第一关”;绩溪人有另一种称谓,叫做“徽骆驼”;徽商们不会忘记一条路,叫做“徽杭古道”,绩溪的徽商们踏上了徽杭古道,越过了江南第一关,开创了繁荣的徽文化,留下了著名的徽商
伏岭人都知道一道关隘,叫做“江南第一关”;绩溪人有另一种称谓,叫做“徽骆驼”;徽商们不会忘记一条路,叫做“徽杭古道”,绩溪的徽商们踏上了徽杭古道,越过了江南第一关,开创了繁荣的徽文化,留下了著名的徽商精神。胡雪岩就是从这里出发,外出经商,成为富甲一方的红顶商人,一代徽商。传说慈喜太后就是沿着这条古道走出大山,从徽州府走向紫禁城,徽州巡抚之女从此走向富丽堂皇的深宫……
今天早上六点半左右,我们从伏岭镇政府出发,前往位于伏岭镇东部,海拔424米的江南第一关观光旅行。江南第一关,是徽杭古道重要关隘,也是通往皖东南第一高峰——清凉峰的主要通道。关脚岩口亭,依山傍水,景致清幽,书“径通江浙”魏体大字,一位退伍军人在此经营了一家“古道饭店”,以便形形色色的旅人在这里驻足歇脚。
出亭后拾级而上,过江南第一桥,自西拾级登关,山势险峻,怪石嶙峋,有的形似青蛙,有的如五指仙掌,也有的像石猴攀岩。石栈宛若天梯,向上伸展,直插白云深处,沿着栈道一路前行,朝下方细细端详,原来脚下的石板只有三分之一在路上,却有三分之二是凌空的,不禁汗颜。
据说原来有涧水潆回跌宕,而现在有人在山顶将溪水拦截,修筑了一条大坝,因此时而轻吟怒啸、时而涓细飘逸的溪水不再,换成了一川乱石,重重堆叠。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是奇形怪状的细沙巨石与郁郁葱葱的林木为伴、清澈见底的潺潺细流和活蹦乱跳的鱼儿共舞,没有鹰击长空,却有鱼翔浅底;没有湍急成潭,却有细水长流……
终于到了传说中的“江南第一关”,关门由四根大长条横架天然岩石构成。天梯顶端,一孔云天,即为江南第一关隘口,其关之险要于此可见。关口垒石为门,楣石东刻“徽杭锁钥”,西刻“江南第一关”。
人立关口,风吻耳际,伫立山腰,烟雾缭绕,山风猎猎,恍若凌空驾虚。仰望险石林立,怪石森森;俯视巨岩横竖,沙石粒粒,呼吸“仙气”,深有谁主沉浮之感,亦有得道成仙之叹;一块块石板,一步步铺就,一里里前行,自岩脚至此,凡1400余级,亦步亦趋,徽骆驼们走出了徽商的繁荣,成就了繁荣的徽商。入关后,石径稍夷,仍盘旋陡壁间。
过去,程姓二人赴浙经商,避雨在关口悬岩下,岩石突然崩落,两人均不幸遇难,时人于是筑庙以表示哀悼与训诫。
现在,当地的农民与挑夫,拥有古铜色的肌肤,沿着岁月刻下的痕迹,继续前行,大山赐予的福祉,故人的亡灵护佑他们平安一生。
过去,徽州人怀着光宗耀祖的希冀,挑着沉重的担子,步行三天三夜才能到达浙西临安。
现在,徽杭高速公路建成了,徽州人听着耳机、发着短信,坐着装了空调的汽车只需三个小时就到了繁华的人间天堂——杭州。
过去,徽州人以那样的方式开山劈路,为了维持生计,为了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
现在,我们这些现代人,以这样的方式很现代地拄着旅行杖,背着现代的旅行包,重走徽商路,而这条“徽杭古道”,已经多次上了中央电视台,成为一种“徽商精神”。
我是大山之子,我是徽州儿女,我对着电脑,我听着欧美歌曲,想象着古代徽骆驼们走出深山,我在键盘上敲下这篇文字,敲下对大自然的景仰,敲下对徽商鼻祖们的崇敬……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