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真名士自风流

是真名士自风流

聒聒叫散文2025-08-16 05:19:57
近日,读了好友的《帝子无情》。说唐玄宗和南唐后主李煜是怎样多情而却又是最最无情。前者从白居易的《长恨歌》入手,说李、扬之爱是何其轰轰烈烈的开始,却又如何悲悲戚戚的收场。其间还穿插有玄宗曾经深爱过的武慧
近日,读了好友的《帝子无情》。说唐玄宗和南唐后主李煜是怎样多情而却又是最最无情。前者从白居易的《长恨歌》入手,说李、扬之爱是何其轰轰烈烈的开始,却又如何悲悲戚戚的收场。其间还穿插有玄宗曾经深爱过的武慧妃和梅妃的不同际遇。后者说的是后主李煜曾经是何等深爱周后,但在周后生病期间,李在悉心照料其的同时却走私了感情,又爱上了其妹小周后。以二李为证,都是引经据典,旨在说明帝子是多情的,也是最最无情的。
说帝子多情,我很同意此说法。但要说帝子无情,甚至最最无情我却不敢苟同。所以,我觉得很有必要也从老白的《长恨歌》入手,与其理论一番。
尚在念初中的时候就读了老白的作品。其《卖炭翁》每每令我热泪盈眶。不仅因其文彩,最主要的还是因其在替劳苦大众说话。高中时,一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又让我感动了n年。随着读其诗词的增多,对其了解日深。说实在的,现在我并不十分喜欢这老头。老白婚前,因碍于门第观念和世俗,虽深爱出身寒微的湘灵,但一直不敢把人家姑娘娶进家门。只能借对历史人物李、杨之爱的咏叹,写下了流传至今的《长恨歌》。不知其到底真正伤痛了多久,后来不但娶妻生子,还在家豢养歌妓近百,过着放浪安逸的日子至终老。这样放荡不羁的诗人,在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写出的《长恨歌》自然是颇具争议,甚至连其笔下的男主角唐玄宗的形象也变得猥琐起来。
玄宗李隆基何许人也?唐代中兴君主。凭借祖母武则天所遗忠臣与强大的综合国力,宵衣旰食,灭韦后、荡太平,开创开元盛世,其文治武功绝不在历史上任何一位帝王之下。只是洎乎晚节,遇见了不该遇见的小杨,以致‘芙蓉帐暖度春宵,从此君王不早朝’了。尽管如此,倘无野心勃勃的儿子唐肃宗与安、史二厮的犯上作乱,足可安享太平。不但世人没有话说,也不会有老白的《长恨歌》,更不会凭空生出那么多是非了。
遇见小杨时老李已近花甲,其时小杨还是老李的儿媳,是为寿王妃。也是机缘巧合,这对冤家竟在一次聚会上偶然相遇。恰逢武慧妃死后后宫空虚,深深的被小杨的美貌所吸引的老李便在今人看来无耻的略施小计,将美眉搞掂,封为贵妃。值得说明的是,按今理来说,李、杨之爱是乱伦。但在当时,有收继婚姻一说。况且老李手段漂亮,便是件很平常的事,倒也无可厚非。况其祖父祖母高宗和天后表率在先呢。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李、扬之爱便自此开始。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好一个专字了得哈!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采生门户’。看看,都爱屋及乌了撒。
从老李对小杨的钟情到专宠,到爱屋及乌,以致后来的‘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的缠绵,你能说李之无情?
‘明皇既幸蜀,西南行,初入斜谷,属霖雨涉旬,于栈道雨中闻铃,音与山相应。上既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在后宫佳丽何止万千,李对杨却始终情有独钟,在杨死后,一直郁郁寡欢,念念不忘,《雨霖铃》曲的诞生,便是最好的佐证。我就不信,你还能说李之无情?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当然,小杨对老李还是微存怨恨的。请注意,我说的是微存。如果小杨不是有感于老李的深情,抑或是个不明事理之人,就不会只是微存怨恨了。‘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老李真的就那么无情吗?当然不是。此时,正是小杨有感于老李的深情,才会在六军逼迫老李下诏赐死其时从容的对老李说,妾误社稷,愿一死谢罪。当事人的言行应该还有点说服力吧?
诚然,与后主李煜一样,二李都多情甚至有点滥。在当时士大夫尚可三妻四妾的时候,作为帝王的他们爱人自然会比常人多,只是都有那么些可恨之处,但不能对其行为有非议。而且,玄宗之爱止于小杨,不能不说难能可贵。后主在周后死后亦是‘哀苦骨立,杖而后起,亦如其丧考妣,且将投井以殉,赖救之获免’。这寥寥数语,足以说明其对周后之深情和悔极、愧极之感。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不得不承认,老李对小杨的深情与小杨的美、媚是分不开的。但是,如果小杨没有美、媚,又怎能入得老李法眼,使其夜不能寐,不惜横刀夺爱呢?没了开始,便无结局可言。
玄宗以文治武功称霸,后主以诗词称王,各有秋千而已。放在今天,其才早已誉满天下,名动江湖了。所以,我们实应理性的看待其功过是非,就没有必要吹毛求疵了。
‘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所以说,说帝子多情是没错的,但同时却要说其无情则是极其片面的。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