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海潮,遇美石

观海潮,遇美石

官铸散文2025-05-11 00:53:11
我们这里离黄海很近,大概20公里左右,但也不是长去的。今年在国庆节之前的一个天朗气晴,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因有点事情所迫,所以在年青朋友于福辉的驱车下,我们一行三人来到黄海之滨。事情办好后,沿着海边公园
我们这里离黄海很近,大概20公里左右,但也不是长去的。今年在国庆节之前的一个天朗气晴,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因有点事情所迫,所以在年青朋友于福辉的驱车下,我们一行三人来到黄海之滨。事情办好后,沿着海边公园游历了一番,这里的岸边是银色的沙滩,人称“天下第一滩”,还真不是虚传,沙粒在阳光照射下,银光闪闪。当日,虽然并不是什么节日,却也游人如织,海市繁荣,各种新鲜海产品及旅游小品琳琅满目,比比皆是,还真是如古人所说“市列珠玑,户盈罗绮”,观海、观市真是目不暇接。
大海虽然在此时还在涨潮,只见一浪又一浪的向前涌来,却也是相对平静,只是浩浩淼淼,一望无际,但游历者也会感到心旷神怡,直乎不妄此行也。

我们又驱车来到了某镇的一个叫南泓的小渔村中,准备到一位离海岸还不到30米的亲戚朋友的家去。在主人没有回家之时,我们又来到他们家前面的海边上去游玩。平时没有多大注意,这时才发现此地却是另一番景色,靠海岸有高高笔直的山崖,岩石层层叠叠,山崖之根脚岩石横卧伸向大海,下面又有养参池,高厚的围墙恰似海坝一般,与悬崖相映,筑成了一道天然的海障,那海潮再大也冲不出这天然长城。
我们在这里准备赶个小海,但当时正是涨潮之末,小海没能赶成。虽然如此,却也领略了那大海涨潮、落潮之景,更是快慰。
你看,那高傲的海浪却也在此时发着余威,依然还是那么一浪高似一浪地向海岸边推进着。只见潮水从遥远的天边排成一线一线的,就如一条一条的银色带子前后相拥、相催……还真是后浪推前浪般的滚滚而来,在阳光的照射下,它们显得十分耀眼。
稍近,又似乎变成了列列雄兵向宽阔的海岸上冲锋陷阵;不一会儿,浪潮越涌越高,显然这里不是白浪滔天,却也似万马奔腾咆哮。
近时,潮水涌到山岩之前,与山岩相互撞击着,此时浪花高起恰似一道道银色烟花喷薄而出,陡立在滔滔的海面上,可真是排山倒海,响声如雷。
过了一会儿,潮水跟崖壁的撞击暂时结束了,这时,海面波光粼粼,看看沙滩上的石头,不管大与小都在在阳光的照耀下,经过潮水的冲洗,显得闪闪发光,非常可爱。不久,潮水又向崖石发起了新一轮的进攻,它们就这样循环着,展示出大自然的壮观景象。
人说钱塘海潮“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也历来被誉为“天下奇观”。岂不知相望万里之遥的黄海北岸边,又何尝不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观海时间不长,很快就开始退潮(也叫落潮)了,此时虽然同样是一个接着一个的海浪,却没有涨潮时所饱含的那雄健刚劲的涌动力量。只见海浪仍在涌进,但它却是平静而有序地拍打着海岸,每一次却离海岸远一点,再远一点……久久不愿意离去。就这样,海水也随着浪花恋恋不舍的回归到了大海之中。岸边的礁石和沙滩又重新露出了海面,大海恢复了涨潮前的平静。
那无忧无虑的海鸥在大海上空自由自在地飞翔着,这只是接近中午即将退潮时分,要是在傍晚观赏,那也真可说是“落霞与孤鹜齐天,秋水共长天一色”了。
观苍海,才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之胸怀;
看崖壁,才知壁立千仞,无人欲则刚之健美。
望海潮,才知雷霆万钧,以不可阻挡之势,荡涤着世间之污垢之大为;
送潮退,才知秩序井然,清清水退,无私淡定之奥妙。

在欣赏大海之余,我们沿海边散乱的岩石中漫行,在那山岩之乱石中,我在无意间发现一块状如长方之形,浑身带有天公雕琢圆穴之石。石高60公分多一点,宽28公分左右,底座最厚处10公分左右,偏上最薄处仅1.5公分左右。上面布满大大小小洞穴近百个,大者直径8公分左右,小者如小米粒,有深者3公分左右,还有如人指印之形美。其中也有几个光滑圆润的镂空小洞。在有的洞穴中还残留着小小小的海螺,小的就像高粱米那么大……
由于石块在海边零落较久,所以石洞穴上有的挂上了浅绿色菁苔,有的地方被太阳晒得有点发暗,这些与其原有的灰暗之色相得益彰,更显得古朴典雅,使之一见钟情且爱不释手。
那么,石头上的这些小石洞穴是怎样形成的呢?
我不知道这块石头是什么岩浆岩、沉积岩还是变质岩的。只知道岩石是天然产出的具稳定外型的矿物或玻璃集合体,它是按照一定的方式结合而成的——石头。也知道这块石头并不是单独的一块,而是与原海岸石岩在一起的,每到潮起潮落之时,总是有浪花接连不断地从其身上撞击而下,而且总是撞击在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潮涨潮落,海水浪花锲(qi?而不舍,日雕月琢,终于撞击打磨出了这一个个大少不一的石洞穴,成为今天我可遇不可求的一大美石奇观。
中国汉语中有一个成语:滴水穿石,也作“水滴石穿”。这一成语出自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一钱斩吏》:“乖崖援笔判曰:‘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用来比喻坚持不懈,集细微的力量也能成就很大的功劳。但在这块海石身上,用滴水来形容其石之洞穴美的形成还觉不太贴切,因为它是大自然海浪之花所镌刻雕琢而成,那里是恒久的滴水呢?但不管海水浪花也罢,滴水也罢,都是长远活动的水才有可能把石头打穿或雕琢。
我们知道,雨水是以很快的速度从高空落下来的,它的力量肯定比山崖洞中水滴大得多,但它却不能把石块滴穿。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它没有专一的目标,也不能持之以恒。
虽然浪花或滴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或击穿。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浪花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有人说只有山上的石头棱角分明,而水里的石头却圆润光滑。但是,这块美石正是包含了前两者之优。你看,它虽然与大海长久打交道,不知经过了多少海浪的撞击与冲刷,经受了多少盐渍的浸蚀,经历了怎样的狂风暴雨的洗礼,却没有像山上的石头那样的棱角分明,像河里的石头那样圆润光滑。而是有众多的棱与角,更有集一身而圆润光滑小洞穴,它不与宝石比珍贵,不与钻石比美丽,但它有其独特的自然而然美。
其实无论哪种石头,都经历过了千磨万击而自然成型,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情趣,各有各的质感,何须厚此薄彼呢?
人世间何曾不是,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