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着,活着……
每个人都有两种行走的方式:一种是肉体的旅行,一种是灵魂的漂泊。活着,我们便都在路上,这是谁也无法逃避、无法拒绝的。喜欢月光的白。它总是给人幻像、幻想;给人心灵轻轻蒙上一层轻柔、缠绵、浪漫的晚纱;给灵魂
每个人都有两种行走的方式:一种是肉体的旅行,一种是灵魂的漂泊。活着,我们便都在路上,这是谁也无法逃避、无法拒绝的。喜欢月光的白。它总是给人幻像、幻想;给人心灵轻轻蒙上一层轻柔、缠绵、浪漫的晚纱;给灵魂插上翅膀在一个无限的空间飞翔……在月光下散步或者在月光下徘徊时,我的心总能安静下来,感受一种安恬、平和的心境。如果说月亮是属于心灵的,那么太阳才是属于生活的。
与朋友通话时,无意触及到了一个话题。我对此打了一个笨拙的比喻:我的心态现在放平和了,在三十度以下。朋友笑着说,那他的当在三十度到四十五度之间。先不说这个比喻如何拙劣,但朋友能够会意,也能引发朋友的共鸣,那么这样的对话方式便是有效的。所以在与人打交道时,我们都会按自已或对方的习惯设定一种形式: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让对方明白述说的意义何在。这是口头语言的魅力。
自然,还有一些形体的语言,还有种种暗示,这都是在彼此熟悉的人之间才能达到“会话”效果的。如果说这种方式多少有些私密性质的话(我把它称作心灵话语),那么还有另外一种“公共话语”,被我们大量引用、阐述。比如约定成俗的一些话语,还有一些“公众”话语,被我们反反复复、喋喋不休地谈论着。这便是生活的语言。这些话语更多的是废话、假话、大话、空话。
那么,书面语言如何呢?其实大抵也和口头语言一样,可分为“心灵话语”,与“公共话语”。一种服务于心灵,一种服务于生活(生存也许更准确些吧)。在“心灵话语”中也有着某些“公共话语”的属性;但在“公共话语”中,却没有一点“心灵话语”的影子。所以这个世界,便也有了两种属性——真假由此分界。我们面前的世界布满了种种假象,这种假象左右了我们的行为;而每一个人内心世界的真实,虽只有自已可触摸,但这却是活着的惟一证据。
现实中,没有几个人会袒露自已的真实(不是包装过的真实),因为这种真实,已经失去了生存的土壤。我们往往说“要做事,就首先要学会做人。”我不禁要问“会做人”是一个什么标准呢?它是普世的行为标准,还是道德标准?也许是二者兼之吧。但问题是,它无法量化,也就难以定义。譬如甲在乙眼里是“会做人”,乙在丙眼里也是“会做人”,甲在丙眼里是“不会做人”……由此就有分岐,有争议。
还有一个我们喜欢说的词:良心,或者良知。良心或者良知,是对人性善美的认知。这是一个人精神的向度,自然,它取决于一个人的信仰、信念,也取决于一个人的价值标准或价值观。
人,任何一个人,都是缈小的。而一个人的“强大”,则是这个世界的强大。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也是功利的世界。能站在世界这个功利平台上,登高而呼的人,不谓不强大。这是人类生存的另一种法则。
生命是轻脆的、短暂的,如同光阴一样易逝易灭的。活着,便要行走。偌若世界真要毁灭,那也是从人性的毁灭开始。
活着,行走着,困惑着、思考着……
活着,行走着,痛苦着、也欢乐着。
平和,是这个世界多么需要的一种心态!因此,我常常在急躁时劝自已:把心态放平和一点,再放平和一点。那个时候,感觉活着真好!
今夜窗外月色正好,我也该踏上通往伏龙坪的小径了——
2009-05-06金城?西关
版权声明:本文由sf999传奇新服网打金原创或收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crowneplazamlh.com/html/sanwen/xdi6ff7smttr.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