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健康的心理谁之过

不健康的心理谁之过

市电杂文2025-03-21 17:00:05
走进讲堂,站在分享台上的是一位非常年轻的少妇讲师,她身着小方格黑白相间连衣裙看起来很朴素,与教师的着装要求极其吻合,一头齐耳短发,透过无色近视无边框眼镜,无不表现出这个女人的精明与干练,同样也表现出作
走进讲堂,站在分享台上的是一位非常年轻的少妇讲师,她身着小方格黑白相间连衣裙看起来很朴素,与教师的着装要求极其吻合,一头齐耳短发,透过无色近视无边框眼镜,无不表现出这个女人的精明与干练,同样也表现出作为老师所面临的困惑。
没有过多的思想记住他的名字,只知道她今天分享的题目与教师心理健康有关,记得上师范的时候,专业学科里面就有一门学科是心理学,由于当时年龄偏小,所以对待心理学这门课程并没有过多的重视,只觉得这门学科很有意思并且很搞笑,而且很多小测试小调查也能吸引住人,可想而知当时的成绩就很一般,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当年的冷门专业如今却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而且涉及到各个行业里。
虽然社会在发展,GDP飞速增长,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可是究竟是什么在影响我们的心理健康呢?身为教师的我们为什么也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呢?这个问题大多数人都应该考虑过吧,
我们既然选择了教育,我们就应该知道教育的重要责任与目的是教书育人。作为老师我们都有较多的成就动机,可现实的成就感不像其他职业那么明显,而且表现得也不是那么突出。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群有思想感情,有主观能动性的活生生的人,这一特点决定了我们工作的多样性。作为老师最大的需要是在工作中获得他人的尊重,然而教师付出的劳动和他们所得到的回报往往是不平衡的恰恰就应了:“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累得比牛累,吃的比猪差”。一个堂堂正正的高级教师,每月的工资还没有一个文盲捡破烂十天挣得多。更何况是工作在农村的教师呢?面临着孩子接受教育,接受良好教育?教师的地位真的提高了吗?就在社会不断的提出要提高教师待遇、提高教师地位的同时,我们有一位老师到县城某机关单位办事,走进办公场所,办公室几个工作人员在一起叽叽喳喳聊天到地,只有一人心不在焉的接待来访办事的人,等了大概有30分钟,终于轮到我们的老师了,可是这位工作人员却起身走出办公室,其他几个人依旧聊天,无人问津,再等了20分钟,这个工作人员终于回来了,看了看这位老师拿的东西就随便往桌子上一扔,眼睛斜视了一下这位老师,并且说:“是农村教师吧”不用问都知道是农村教师,因为他的衣着很朴素,常年在农村工作有不间断地兼职地里活,脸上透出的岁月痕迹足以说明一切,事情虽然办理了,可是这位老师心灵也受到了极大的创伤,在农村工作就要受到歧视吗?清正、清苦、清贫、清廉,真可怜!我们的老师长时间的苦心教育时常会受到校外不良社会风气的冲击,使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挫折感。
教师也是普通人,也要处理生活琐事。我们工作的性质是铃声就是命令,不管你的心情如何,你都必须精神饱满地去讲课,满怀热情地与学生交流、沟通,我们农村学校工作条件艰苦,我们学区有一个教学点,虽然有教学楼,教学环境稍微能好一些,可是我们老师的住宿情况却是极差,晚上睡觉之前必须把床彻彻底底清扫一遍,要不然就无法上床,因为窑洞顶部在不停地掉灰土,就像人们互相调侃说的“土的掉渣”绝不是夸张清晨满脸都是灰土。生活条件差,还有一所我们工作过的小学,每到冬季没有新鲜蔬菜不说,我们的饭桌几乎天天是农村人冬季弄得酱白菜一碟、白菜炒豆腐一碟、油泼辣子一碟,包谷襂,日复一日的,居然还有检查的说:“不错、不错,纯天然无污染绿色食品”说实在的纯属扯淡,你怎么不来天天吃呢?工作超负荷,工作时间长,我们这里地处边远农村,教师能调走的都走了,走的最多的还是本土老师,留下的年轻老师是少之又少,每位老师都是这样代课的两个老师就可以吧三、四年级带完一个人带三年级语文、四年级数学,另一个四年级语文、三年级数学,带语文的老师必须带思品、社会、音乐、美术以及班会,代数学的老师必须带体育,算一算想一想这样的课城里老师会教吗?备课、批改、辅导……无休无止,我们乡镇至今没有一个市级教学能手,更别说省级的了,那简直就是天方夜谭,评选各种先进农村学校基本就是靠边站,在农村工作一辈子的老教师,难道师德不过关吗?说实在的近年来农村学校市级、省级的各种荣誉哪个学校有啊?我们连最起码的国家政策十三个月工资都拿不上,何谈提高待遇,带来的只有满腹牢骚。长此以往导致教师身心疲惫,而不良的情绪长时间得不到合理地发泄,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这只是众多问题中的一份子,微不足道,同样是共和国的老师,同样享受一样的阳光,呼吸一样的空气,为什么就会产生心理压力,谁之过?谁之过?谁之过?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