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心语

聆听心语

潜怀杂文2025-04-15 17:29:12
先来后到是社会生活中再简单不过的事情,由此我想到我中华是多么懂得和谐的民族,美德的时代标杆是包容,有了包容才有秩序,才生出和谐。几千年来的包容文化延续至今,我们一直在坚守着,身体力行着,也在聆听着我们
先来后到是社会生活中再简单不过的事情,由此我想到我中华是多么懂得和谐的民族,美德的时代标杆是包容,有了包容才有秩序,才生出和谐。几千年来的包容文化延续至今,我们一直在坚守着,身体力行着,也在聆听着我们自己民族的灵魂心语。
在城市的一些地铁站和公交车站,我们会经常看到在车进站尚未停稳时,人群便向车门涌去,门一开,车上乘客没来得及下车,人群就一拥而上。于是,下的下不来,上的上不去,彼此推挤,所有人都坏了心境。事实上,每个人都很清楚,只要先下后上、先来后到,车子哪怕再挤一点,大家也都能坐上,不用耽误时间、枉费气力。然而,遗憾的是每个人的自觉都是那么脆弱,一旦有人争先,无人愿意落后。结果,排队成了需要千叮咛万嘱咐的事情,好像所有人都是一群不懂事的三岁小孩。
盘点上周的娱乐场,内心不是很平静,那个带着沙哑的嗓音倾情唱着《朋友》的男歌手和黑社会有了瓜葛,可他在歌词里一直表达的竟是:如果你承受了不幸,一定要告诉我;如果你有了新的彼岸,一定要离开我。可他还是被批捕了,不知道是不是为了“朋友”。
演艺界从不寂寞,更不乏新闻,臧天朔进去了,让人心生感慨;而另一个人走了,走到异国他乡宣誓成为新加坡国民,则让我们民族情绪多少有点激动;毕竟巩俐曾是一个很传统的演员,塑造的形象也很有本土血统,而且就这样离开了这块土地和这块土地上的这些人和这些事,还有我们的一些牵挂。一个大众喜欢的民族影星以这种转身的方式疏离了一个民族,我心生疑问的是我们民族文化是否还有强大的感召力,还是真的有了文化积弱的嫌疑?我们真的希望这块土地能让成功人士留下来,成为这块土地上刻录的民族历史。
我现在不知道,那些肇事者看清楚得了结石病娃娃们的痛苦情状心理是啥滋味,是否有教育作用,能否让黑心商人受到良心的谴责;可我真的怀疑道德的谴责和良心的惩罚能否唤醒那些已经麻木的内心,拯救得了已出窍的灵魂?倘若道德的力量真的广大无边,倘若宽容和忍耐真能让罪人自省,那为什么有的人的心态在今天竟如此失衡?靠承诺和良心救不了市场,外科手术的原理是要先把那毒瘤和腐肉割掉,才会有健康的肌体恢复造血功能,否则,给一个重病患者吃几粒鱼肝油,不过是心理安慰罢了。
时下的历史仿佛成了着奇装异服的变性人,任凭研究者们纹身刻字,娱乐自己,愚弄大众,学术圈子里只有热闹,没有敬畏;浮华侈靡充斥其间,致使窥探式思维在历史研究中风行,历史分析成了只注重枝微末节的史料解秘,学术和功利进行交易,历史和娱乐主仆倒置,学问和传媒感情暧昧,这哪里还有一点历史研究中的严谨与公正?
时下很多研究者依据自己的学者身份和专家地位都萌发着反叛历史的冲动:对孔老夫子的研究,就有人抓住丧家犬来大做文章;对司马相如的风流倜傥,就有人考据成劫财劫色;对诸葛亮的忠君报国,就有人演绎成伪君子瞒天过海的作秀。人们研究历史可谓激情四溢,挥动手中的判笔任意批注古人。虽然我们强调要还原历史的真实,但真正的还原是有限的,当出土的人物经过自然的风化,就给时人的异化提供了方便,再加上一些人刻意的炒作进行大化,我们离还原历史人物的目标是越走越远了。
综观历史,有如此视野和胸襟的人都很从容淡定。他们能从沉静中外观风云,内省自身,等待时机,抓住机遇。姜尚年届八十,得遇贤君,从此辅佐武王,终创周朝七百年春秋大业。诸葛亮隐居隆中,躬耕陇亩,独守寂寞,静观天下;等来刘备三顾茅庐,方以隆中奇对而定天下三分。可见姜尚和诸葛亮都是有识见之人,他们深知人生的机遇有时是要用一生来宽容和等候的,关键是在寂寞的等待和欲望的诱惑之间千万不能迷失自我。由此我们感悟到见微知著的智慧和淡泊宁静的处世态度是分不开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反之,人总处在名利角逐的熏染下,天天忙得焦头烂额,累得筋疲力竭,哪里还能有本心面对生活而生发生命智慧的宽容感受呢?人应该学会开阔自己的视野和胸襟,保持淡泊宁静的宽容心态,在自己人生的道路上去咸淡领略四时风景,而自己这一路走来也就成为别人眼中的风景线。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