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诗歌内在的隐秘(外一篇)

探寻,诗歌内在的隐秘(外一篇)

背畔杂文2025-04-01 10:01:50
探寻,诗歌内在的隐秘——解读王琦“金钩屯”的诗意空间这次是接受清荷铃子之托,又一次为王琦的诗歌写评。纵观“汉诗国风第五届月星(王琦)作品在线研讨会”王琦所展示的诗歌,通过反复阅读,我喜欢上这组关于“金
探寻,诗歌内在的隐秘
——解读王琦“金钩屯”的诗意空间

这次是接受清荷铃子之托,又一次为王琦的诗歌写评。纵观“汉诗国风第五届月星(王琦)作品在线研讨会”王琦所展示的诗歌,通过反复阅读,我喜欢上这组关于“金钩屯”的诗歌,这组诗歌给我的第一感觉是质朴、厚重、深情、语言凝练,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这是很能打动读者的一组好诗歌。
这是一组有感情、有深度,充满了生命力的好诗歌。诗歌的意象是建立在直觉基础上的,并显示着其独特的风格,解读王琦的“金钩屯”诗歌,感觉他留给读者很多诗意空间。探寻其诗歌内在的隐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在有限的时间里阅读、思索、构思。我的体会是王琦尽量将“金钩屯”的诗意空间展现给读者,将平常生活中的意象技巧加以创新,极尽所能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淳朴浑厚的诗歌世界,通过对“金钩屯”的描述,让我们看到一个多姿多彩的金钩屯,“金钩屯的时间深不可测”、“金钩屯也笨,是榆木脑袋的笨”、“金钩屯的太阳在向日葵的头上绣花在玉米的前胸画着胡子”。“从远处看,金钩屯的屯/肥硕、敦厚。”“金钩屯的屯,屯着百十亩庄稼地/七八户庄稼人/屯着我的天真,母亲的针线,父亲的暴脾气。”通过这些来抒发自己的对生活,对故乡的感受,我相信金钩屯一定在诗人生命中留下很重要的一笔,是对诗人很有影响力的一个地方,一定是对自己熟悉的故乡的描述,作者用轻松厚重的语调来细致的描述,将自己的感受诉诸读者。用他自己的体验,运用自己感悟生活的方式,把来自生活的真挚强烈的感情加以创造性的表达,从而形成了这组的诗歌独特的审美艺术魅力。
这是一组贴近现实的诗歌,离生活很近,所以离读者也很近。金钩屯在王琦的诗歌中得到升华,在他的诗歌中找到了应有的位置,他在用诗歌表达着对故乡和自然的热爱。在他眼里,诗歌俯拾皆是,身边的人和物,都会被他随意拈来,粘贴在诗歌内部。诗歌中的抒情是温情的也是激情的。他很少放任自己的情感,特别是在给《金钩屯——老照片》这首诗里,作者巧妙地运用了“老照片”这一意象,把自己对金钩屯的感悟融入诗中。
朴实的诗句道出了金钩屯的历史的厚重,他表达得很有节制,令人感兴趣的是,这首诗用极其直白的语言,通过一老照片来咏叹金钩屯历史变迁,轻松得全无搜肠刮肚、难以言述的奇趣故事,平淡如水,涓涓细流“沿着金钩屯的后山/一个小时可以两次出入它的历史/只是前辈们走进去,到现在出不来/不能和我一样回到山顶/这几天既没有人故去,也没有孩子出生/金钩屯的时间深不可测。”他显然是要摆脱那陈旧吟咏故乡的主题,但口语的灵动,却并未被这一主题所遮掩和拘囿“因为山高——金钩屯越来越矮小、笼罩着沙尘/爷爷的脸上笼罩着沙尘/我看见他黑发变成白发的一瞬/金钩屯寂静成了老照片。”这是一种成熟和沉稳的叙述,写到爷爷脸上笼罩着沙尘的时候,不动声色地就能把一种内心的东西表达出来,把铭心刻骨的个人感受与噬心的时代体验整合,凸显了存在与理想,一切又都仅仅围绕在这张老照片上,“我坐在这张照片的最高处/坐在它暗淡,发黄的光线里/从1963年到现在,我还看见自己的父亲/停留在爷爷的床前/成为照片的近景//一个村庄,早已经忘记自己的存在/此时此刻/我只能坐在山顶才能看见/至于其他的琐事,弯弯腰都过去了/爷爷、父亲都看见了我,是我惊动了他们”。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沉静之笔。生活纷繁复杂,现实丰富多采。发现生活,用诗歌来证实诗人对现实的关注程度。首先要忠于生活、热爱生活,熟悉生活,脚踏实地、纯正地走过生活,然后体会生活、丰富生活,对生活的细节敏锐感受。忠于生活,但不能忠于个人预定的概念,而是用正确的、理性的思维去挖掘。绝不能囿于小我天地低吟浅唱,那是脱离了生活的人,对生活空洞的人,也是被诗歌忌讳的人。

王琦的这首“《滦河边,金钩屯》

滦河是最笨的一条河
笨嘴笨舌的笨
它有很多捷径,可以直奔平原
却在金钩屯的四季中拐来拐去
它可以不理会我,不把我的三间房子当回事
不把金钩屯当回事
这么大的一条河,笨到结冰、断流
笨到一句话也没有

一个“笨”字使象征的意象在诗中强化,逐渐成为心理的能量,我坚信,诗歌是天才者的艺术,诗人是生活在低处和人群中而又能时刻游离出去,同时置身于他们的上方俯视和思考的预言者。在我眼里王琦的诗歌如流淌的溪流,映显的是他的奇思异想。然而,他并非凌空高韬。他从日常出发,从此地出发,然后驶向遥远。这是他诗歌最令人赏心悦目之处。
长期以来,诗歌并非如人们想象的那样沉寂,而是浮动着一片喧嚣之声,各种纷争层出不穷,甚至还出现了以作秀代替创作的现象。其实,这种过度的喧嚣恰好泄露了一种过度的欲望、焦虑和不自信,与诗歌写作本身无关。然而,面对如此众声喧哗的诗界,我们看到王琦一直保持着自己独特的观察视角。多年来,他一直默然坚守自己的写作,这并非说,他对诗界发生的各种争论没有自己的观点,而是通过这一姿态本身表明:诗歌创作与群体喧嚣无关;真正的创作是个体的,孤独的;只有长期沉潜其中,摈弃外在的纷纭,才能在诗歌中发扬个人独异的光芒。
王琦的诗歌,透出思辨、睿智,细腻的笔触往往能拨动读者最细的神经和心弦。而诗歌浓浓的诗意,也是读者爱不释手的原因所在,读王琦的诗,不亚于品尝存放多年的老酒,那其中的香醇绵长之味,令人陶醉。我还注意到了王琦对诗歌情感的驾驭能力很强,“比滦河更笨的是它的支流/断断续续的,漂来枯枝、牛粪和鸭子/本来可以绕过七月的浑浊/在偏西的小沟叉钻出来,扬长而去/也不必绕一个大弯子/绕过光秃秃的柿子树,绕过一个十二月/来赶一顿年夜饭”在他的笔下“滦河”,“小沟叉”等都有了诗人赋予的情感和思想品格,谁又说这不是在暗喻人生呢?真正的微妙之处还在于,诗中所呈现的那种厚重和灵性,并非刻意为之。因为只有诗人真正打开灵魂的一隅并从切身感受中对人生的思考达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