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中的选择

人生中的选择

舍本求末散文2025-05-09 16:52:53
和大多数孩子一样,高加林也是父母的宝贝疙瘩。生长在农村的他,却不甘于被“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淹没,向往着“地位高”的知识分子生活。凭着一纸高中毕业的文凭,高加林暂时脱离了农民的身份,当起了当地的民办

和大多数孩子一样,高加林也是父母的宝贝疙瘩。生长在农村的他,却不甘于被“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淹没,向往着“地位高”的知识分子生活。
凭着一纸高中毕业的文凭,高加林暂时脱离了农民的身份,当起了当地的民办教师,不用干农活,还能挣全劳力工分,抽的是带过滤嘴的“洋烟”。在那个考大学标准更高、要求更严的年代,高中毕业俨然是社会知识分子中的佼佼者。本想着能够通过自己今后的努力,做他认为更好的工作。可世事难料,3年后,自己这份教师职务被大队书记高明楼的儿子顶了,高加林再不情愿也得下地里干活,甚至拼命干到近乎疯狂的地步。
就这样,路遥的中篇小说《人生》如同戏剧般地展开。当高加林逃离农村的希望再度来临时,他紧紧抓住机会,如饥似渴地工作,渐渐成了县城“有名”的记者,再次觉得自己的人生充满了希望,与老同学黄亚萍相遇,不再觉得低人一等,甚至接受了原本有男友的黄亚萍的求爱,对于生活在农村的前女友刘巧珍,则由嫌弃转为怨怼,毫无怜悯之心地与其分手。
刘巧珍,这个从没上过学不识字的女子,曾经摈弃世俗的目光,在高加林回村务农心灰意冷之际,抚平了他心灵的创伤,如今却遭遇抛弃,再度惹来乡亲们铺天盖地的议论。
直到被黄亚萍前男友的母亲揭发,高加林“走后门”进县城工作的事实才彻底暴露,被工作单位辞退遣返农村,与黄亚萍的恋爱也因此彻底告吹,而此时,刘巧珍也早已嫁人。
高加林,就像是做了一场梦。只是,梦里他真的失去了很多。直到最后,高加林才发现,原来自己内心深处最爱的人是巧珍,而他已再无颜面对昔日对他千般温柔、万般依恋的爱人。
作者将小说取名为“人生”,从不同侧面体现了不同人的人生选择,而导致的不同的人生经历。主人公高加林的选择、刘巧珍的选择、黄亚萍的选择……每个人的选择都是独一无二的,选择所铸就的经历和结果也是无法复制的。就如作家柳青所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之处常常只有几步。
也许,在那个城里吃“公粮”,农村挣“工分”的年代,城市、农村是很自然地划分成的两个分水岭,导致人们的思想、处事行为的不同。小说中每一个人的追逐,都是对生活的向往。
作者在《人生》中引用作家柳青的话中,有一句是这样说的: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口的。有人评价路遥的作品:“那些人物及其命运,已远远超越了文学的范畴,他给一切卑微的人物以勇气与光亮,让他们知道自己能够走多远。”
巧珍,这个“有着金子一般心”的女子,在加林再度回到农村之时,不计前嫌地请求四大队书记高明楼再给高加林找个工作,让高加林继续回学校教书。路遥在《人生》的最后一章提示读者“并非结局”,以一颗包容的心,任由读者想象。高加林背负着良心债,实在是欠了巧珍太多太多。落寞之时,高加林彻底悔悟了,相信他会秉持一颗感恩的心,重获新生。
标签
相关文章